春秋战国殉马制度

春秋战国殉马制度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略物资,也以其快捷、灵敏、健走、力大的特点,很快被人们认识并喜爱。考古发现证之,在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城子崖龙山文化地层里就有少量马骨发现,研究可证此马骨为被驯养的家马;至迟夏代马已成为重要的驾车工具。《世本·作篇》载:“相土作乘马”,说明商人用马驾车,足证商人养马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哀败,诸侯称霸,战争连绵,而马又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据史料记载,马运用到战争上大约当在战国时期,即北部胡人的赵国的“胡服射骑”。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对赵国军队进行改革,推广穿胡服,广置草场饲马,制弓铸箭,其主要内容是改车战为骑战,发展骑兵;使赵国兵力大强,东占胡地榆中(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北崖),近攻中山,其骑兵驰骋草原,势如破竹;使赵国版图迅速扩大,军事力量强盛,成为与强秦抗衡的雄劲之旅,战国七雄之一。另据考古发现,东岳石m16出土2件陶马俑和4件陶俑,马是骑战的马,俑为胡人。杨泓先生指出:”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大约开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在古代史等籍记载中原地区最早组成骑兵的实例,应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变服骑射”。据东岳石齐墓出土骑马和胡俑推测骑兵在战国早期便在齐国出现。
由此得知,至迟自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也实现了由车战到骑兵的转变,出现了我国古代战争中一个新的兵种——骑兵。
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在出现后的整个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内是一重要兵种,马在战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战争的凶勇、灵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骑兵又有“铁骑”之称誉,古今中外概莫例外。马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特别是帝王将相的重视和喜爱,在古代盛行厚葬的情况下,马就成为重要的殉葬品之一,所以作为国君和贵族殉葬的车马坑和殉马坑就出现了;尤其在与山戎和胡人接辖的齐、燕、赵诸国,西北与羌接触的周、秦地区,大量存在殉马就成为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殉马制度是古代一种葬礼习俗,在一些贵族或国君的墓葬中会发现有马匹的殉葬。这些马匹可能是用于战争、狩猎或交通运输的,或是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奢侈品。
殉马制度最早出现于春秋早期,在陕西户县宋村M3墓葬中,就发现了四具殉人,推测应为一车两马的车具。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和军事的发展,马的作用逐渐增大,人们开始重视马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国的“胡服射骑”是战国时期骑兵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对赵国军队进行改革,推广穿胡服、广置草场饲马、制弓铸箭等措施,主要内容是改车战为骑战,发展骑兵。这一改革使赵国兵力大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随着骑兵的发展,殉马坑也开始出现。在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遗址,就发现了两座车马坑,其中一座坑中有40多匹马的遗骸。这些殉马可能是用于交通运输、军事行动或礼仪用途的,同时也可以被视为当时人们对于马的重视和喜爱的体现。
总之,春秋战国殉马制度是古代葬礼习俗中的一种,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马的重视和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和军事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的差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