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概况

如题所述

研究区构造作用十分复杂,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复合构造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及叠加的程度不同,其构造形式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一、太古宙构造特征

发育在鞍山、辽北、龙岗及板石沟一带的古、中太古代表壳岩和灰色片麻岩,总体构造形态呈片麻状穹形隆起-卵形构造,新太古代以线形构造型式展布(图1-1),具体表现如下。

(一)古太古代(3600~3200Ma)

目前在研究区被确定为古太古代岩石的仅是鞍山陈台沟变质表壳岩及陈台沟花岗岩。通过对该岩石的岩石组合、原岩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的研究,它们经历了早期陆源碎屑及火山沉积和成岩作用,随后又遭受了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后来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的侵位,并包裹这些岩石。

(二)中太古代(3200~2800Ma)

在3000Ma前,辽宁清原、吉林龙岗地区是以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作用为主,大体沿东西向展布。在距今2800Ma前后,发生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迁西运动,导致了鞍山群下部或龙岗群的强烈变质变形,形成各种类型的褶皱构造、穹状隆起或卵形构造,并发生混合岩化-花岗岩浆(TTG)作用,致使太古宙早期地层呈孤立的残留体出现,形成古老陆壳。

(三)新太古代(2800~2500Ma)

以鞍本、夹皮沟地区最为典型,以中酸性火山岩与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作用为主;鞍山运动使其褶皱变质并遭受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同斜倒转乃至扇形褶皱,褶皱叠加式样复杂多变,面理置换显著,结果形成卵-线形构造(如:夹皮沟地区),局部混合岩化作用产生混合岩构造之卵圆形穹窿(如海城卵圆形穹窿等);晚期出现二长(钾质)混合花岗岩,同时使太古宙地质体固结。

二、元古宙构造特征

(一)古元古代(2500~1800Ma)

在辽吉裂谷区发生强烈的裂陷作用,形成了巨厚的陆缘碎屑、海相沉积岩,伴随着裂谷作用结束,形成的巨厚沉积物发生成岩作用、变质变形作用(绿片岩-角闪岩相),形成小型褶皱或线性韧性变形带(邢树文等,2011)。

(二)中元古代(1800~1000Ma)

构造作用较古元古代为次之,且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在辽-吉陆间的盆地或裂谷(张秋生,1986)和佳木斯-牡丹江-兴凯陆间盆地内发生绿片岩相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大型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带及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且后两者多发育在与太古宙陆块的接触部位,动力变质作用较显著。在麻山古陆发生高级变质变形作用形成长英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穹隆,表面上构造形态与太古宙构造形态基本一致。

(三)新元古代(1000~543Ma)

在辽宁金县地区和吉林浑江地区发生火山碎屑-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生成岩作用及中浅变质变形作用,晚期局部发生大规模韧性变形作用,形成韧性剪切带(如辽南董家沟、金县等地)。

三、古生代构造特征

(一)早古生代(543~416Ma)

如前所述,研究区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铁岭-靖宇古陆、和龙古陆内部及其北缘与佳木斯-牡丹江-兴凯陆块间的盆地内,发生海相为主的沉积作用,伴随着陆陆造山拼贴作用和岩浆作用,发生不均匀的以接触变质为主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层间断裂和宽缓的褶皱构造等。

(二)晚古生代(416~251Ma)

地壳进入活动期,在古陆边缘或地体之间(如吉中-延边)发生海陆交互相火山-沉积作用,在晚期发生兴蒙造山作用,在使得古生代地层发生不同层次变质变形作用,广泛形成构造混杂岩、推覆构造带等,并于华力西期末回返抬升结束北部的造山运动,转入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四、中生代构造特征

自进入中生代,地壳浅部的构造作用渐转化为脆性的深断裂构造作用,特别是自晚三叠世以来,全区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处于陆缘活动构造演化阶段。在区域深断裂控制下,形成铁岭-吉林-牡丹江、大连-丹东-通化-白山-绥芬河构造带和饶河或锡霍特3个北东向岩浆-构造带,早期多为开阔的平缓褶皱,晚期往往被后期断裂或岩浆活动破坏而残缺不全,其主要断裂的特征如下:

(一)开原-清原-辉发河-古洞河断裂

为赤峰-开原构造带的东沿部分,该断裂带西起辽宁开原至清原,越过敦-密断裂与古洞河-辉发河断裂对应,再向东进入朝鲜,规模巨大(图1-1)。可能是在西伯利亚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俯冲带基础上于华力西期晚期发展起来的近东西向深断裂带,虽被中生代北东向构造切割,但在该带两侧的岩石强烈片理化带,形成剪切带,航磁异常、卫星影像反映出清晰的平行、密集的线性构造特征。北侧是吉中-延边准陆块-混杂岩带或古生代增生楔,为海相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南侧前寒武系广泛分布,基底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系及新元古代—古生代的稳定浅海相沉积岩系。

(二)郯庐-伊舒断裂

西部松辽拗陷与长白山-张广才岭隆起的天然界线,南起渤海湾经沈阳-依兰-罗北进入俄罗斯境内,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断裂被认为是郯庐断裂北延段的主干部分,断裂地堑特征明显,由两支相互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带组成,断裂中间为大黑山地垒。该断裂整体呈北东方向延伸,走向50°~55°,倾向NW,倾角70°,近地表陡,而往深部变缓,局部地段向南东倾;伊舒断裂带与郯庐断裂连续起来更接近在一条直线上。该断裂早期为张性,沿断裂带分布有巨厚型中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后为压扭性,有多条糜棱岩带和逆冲断裂带;早白垩世断裂带横向拉张,地壳变薄,地幔物质上涌,沿断裂带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偏碱性串珠状岩浆侵入。它至少经历了早志留世的走滑中、新生代强烈的挤压作用与伸展作用。

(三)太平沟-依兰-牡丹江断裂

断裂呈近南北向展布,分布的范围北到太平沟、经依兰到穆棱,主体与黑龙江岩群相一致。断裂沿线出露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夹有解体的蛇绿岩和蓝片岩,反映了断裂陆陆碰撞特征及断裂向西逆冲的性质,为佳木斯块体和松嫩、张广才岭块体之间的缝合带,走滑性质。至少经多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自古生代裂谷、逐渐发展到拼贴,进入中生代开始抬升,并转为张性伸展作用。

(四)敦化-密山断裂

该断裂被认为是郯庐断裂北延段的分支部分,它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走滑构造带,它对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金、有色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带西起辽宁省沈阳、抚顺一带,向北东延伸经吉林省辉南、桦甸、敦化等地进入黑龙江省,并一直向北东延伸至密山,全长1000km,宽10~20km,走向60°,地球物理异常、重磁异常条带清晰。该断裂带活动时间较长,沿该断裂带岩浆活动强烈。自早侏罗世形成以来,其演化具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中生代早期左旋平移走滑阶段、侏罗纪造山阶段、晚白垩世-新生代裂谷阶段、古近纪至新近纪逆冲推覆阶段。

左旋平移走滑阶段:华力西期晚期,在华北陆块北移定位后,在早侏罗世水平剪切应力作用下,该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行剪切滑动,造成了华北陆块北缘的辉发河-古洞河地体拼贴带活化,下古生界发生左行平移错断,在断裂带两侧形成大量牵引构造。

侏罗纪造山阶段:侏罗纪晚期以后,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作用影响下,该断裂带复活,沿断裂带出现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形成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火山沉积作用。

裂谷阶段(或称盆、岭阶段):早白垩世晚期—新生代早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弹作用影响下,该断裂带地壳处于伸展阶段,形成明显的盆岭式构造。古近纪末期,地壳收缩,裂谷回返。

逆冲推覆阶段:古近纪至新近纪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北北西转向北西西,因板块俯冲方向的调整而使挤压作用增强,故这一时期断裂带出现了暂短的逆冲推覆作用,形成了两条平行的对冲逆断层,分别称为东支断裂和西支断裂,总体为外倾对冲,倾角30°~80°,沿断裂多处见有太古宙地层逆冲到中新生界之上,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剪切作用。

该断裂控制了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及有关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形成,是本区重要的控矿断裂。

(五)辉发河-古洞河断裂

华力西期晚期华北陆块与吉林-延边兴蒙造山带之间的断裂,航磁异常、遥感影像反映都很明显,显示平行、密集的线性构造特征。两侧具有地质发展历史截然不同的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也反映出不同的地球物理场,不同的地球化学场。北侧是吉林-延边兴蒙造山带,为海相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南侧前寒武系广泛分布,基底为太古宙、早元古宙的中深变质岩系,盖层为新元古宙-古生代的稳定浅海相沉积岩系。

(六)西拉木伦河-延吉断裂

位于研究区南部,发育在华北板块与中亚造山带之间,呈走向近东西展布,沿断裂带有超基性岩和与之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一个长期活动的超壳断裂。

(七)鸭绿江走滑断裂

该断裂是辽吉东部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断裂带之一,纵贯龙岗复合和吉黑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对东部地区地质构造格局及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均有重要意义。断裂带总体表现为压剪性,沿断面发生逆时针滑动,相对位移为10~20km。断裂切割中生代及早期侵入岩体,并控制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的分布。在长白山区被新生代玄武岩覆盖,在安图两江一带出露,向北经明月镇、天桥岭等地进入黑龙江省,断续延长800km,由多条断裂组成,断裂带宽30~50km。总体走向40°~50°,倾向南东,局部倾向北西,倾角60°~80°,以压剪性为主,沿断面有逆时针滑动,相对位移为10~20km。断裂控制了侏罗纪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带内糜棱岩化、碎裂岩化明显,带内可见北东向叠瓦构造;次级构造发育,晚期活动切割中生代及早期地层、岩体,同时又被较新的东西向断裂切割。

此外,在上述断裂带及附近广泛发育着规模不等的韧性剪切带;如柳河-安口镇、王家店-靖宇-光华、石棚沟、老牛沟、夹皮沟、金城洞、古洞河站、西沟、东风站、大方顶子-光华-通南山韧性剪切带等,这些变形带多与金矿关系比较密切。

另外,在饶河还发育着较为完整的蛇绿混杂岩带,它是由中三叠世—早侏罗世跃进山拼贴带、中-晚三叠世红石砬子-东大顶子深海沉积带、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房坨山海沟沉积岩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