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交往礼仪?

如题所述

语言是一种交际交流工具,掌握并运用好这种工具则是一门艺术。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的学校语言礼仪总的来说要遵循一般社交礼仪,但也还有其特殊要求。

一、使用普通话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的目标是全国通用。普通话不仅成为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工具。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还有利于国际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经营、管理、科研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普通话的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少年时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推广普通话,促进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坚持说普通话。

二、使用礼貌用语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思想情操往往可以通过其言谈举止显示出来。人们常说:“礼貌待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以礼待人之重要。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首先要注意称呼,要针对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给予恰当的称呼。自己所熟悉的老师、领导可称之为“×老师”、“×主任”等,不熟悉的本校教职工可笼统称之为“老师”。对待同学则可直呼其名。要注意的是对任何老师和领导,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直呼其名,对同学不能叫带侮辱性的绰号。第二,说话要注意使用敬语和谦语。敬语有:您、请、请允许、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打扰您、没关系、请原谅、麻烦您了、再见等。中学生对同龄人和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称呼“你”。谦语敬语在文言词汇中比较多,中学生较少使用,也不必生搬硬套。但中华民族在语言运用中所表现出的谦恭的好传统是应该继承的。

三、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种。四种语气分属不同的语法范畴,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和感情。但中学生在校生活中,无论使用哪种语气都应该做到语调温和、平稳。因为,即使是使用敬语和谦语,语气语调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如:“对不起,让别人来做吧!”如果用冷漠的语气、低沉的语调,就会让人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如果用热情的语气、明朗的语调,就会让人领会到谦虚而诚恳的意味。课堂回答问题时语气语调要平稳,不能让人觉得无可奈何或无所谓。课堂发问要明了,态度要诚恳,不要给人以刁钻发难之感。课间交谈要自然、大方,还要注意周边环境,不要影响他人。和同学们课余交流,说话不要故作高深或闪烁其词,给人以调笑捉弄之感。

四、说话要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

中学生说话不仅要看对象,还要看语言环境。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有课上课下之分,有严肃活泼之别;有时是面对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有时是面对相见不相识的来宾;有时是轻松舒缓的节拍,有时是节奏紧凑的鼓点。因此,说话要看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学生说话要与环境相适,与场合相切,不可口无遮拦,想说就说。或严正,或轻松;或审慎,或随和;或融洽,或敬让;或调侃,或郑重。总之,以做到适时、得体、达意为佳。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句式。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例如,指出某个同学办事方法不妥,可以表达为:①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肯定句)。②你这样做不太好吧(否定句)。③你这样做难道妥当吗(反问句)?④你看有没有比这样更好的办法(疑,问句)?⑤你这样做简直“太好”了(反语)!上面五个句子中,句子②诚恳些,句子④委婉些,采用这两种句式既能达到批评指正的目的,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当然不是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对象都要那样委婉含蓄,否则就千人一面,“异口同声”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还要注意长句短句的运用,“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运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总而言之,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表情达意要同环境结合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