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文章思维导图?

如题所述

思维导图,被认为是一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学习、掌握和使用。

对于思维导图,你一定不陌生,但你却不一定用得好。如果你想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不妨看看东尼博赞写作的系列书籍,他将告诉你,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很实用,还可以很精美。


构建文章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DJ,精读读友会会员。喜欢在夜灯下奔跑,在晨光里阅读,偶尔做些不切实际的梦。
首先,我们来做个测验。试着记忆下列词语:

录音机、棒球杆、苹果、手电筒、马克笔、硬币、水杯、足球、水果糖、羽毛球拍、羽毛球、录像带、沙包、跳绳、随身听、运动鞋。

1分钟内记住了几个?一天后还记得吗?一个月后呢?

看着下面的图像再进行记忆,然后闭着眼睛在头脑里想象这个图像,是不是容易很多?如果再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呢?

比如:

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教师活动,急躁的小明不小心撞翻了老师放在讲台上的录音机,录像带,马克笔、手电筒都掉到了地上,连老师的水杯都摔碎了。小强嚼着水果糖,听着随身听在一旁幸灾乐祸,心想谁让你跟我抢小丽的,活该!抬头看着外面,小丽正和几个女同学跳绳,还有几个在玩沙包,男同学则在打羽毛球、打棒球,好哥们小龙正在穿着他的新运动鞋踢足球,不爱运动的小胖则躲在角落里啃苹果……

这样是不是一个月后回想起来也不会忘记?下面进入正题,思维导图。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工具,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把你思维的痕迹在纸上同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结构,提高智力技能和水平。也就是做到信息更加有效的“放入”大脑或“取出”大脑。

二、所需工具及步骤

绘制工具很简单:

一张白纸
彩色水笔和铅笔数支
你的大脑
你的想象

用白纸而不是其他纸张是避免思维受到纸上图像好、线条的束缚和干扰;不同颜色的笔是为了区分和增加色彩,大脑对色彩有着更强的识别和记忆能力,剩下的就是充分开启你的大脑,发挥你的想象力。这是最基本的工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

东尼博赞把绘制导图分为七个步骤:

从一张白纸的中心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的空白;

在白纸的中心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颜色;

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

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直线太呆板会让大脑感到厌烦);

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三、思维导图的作用

你的想象力越宽广,思维导图应用的范围就越宽广。下面举一些常见的用处:

每天的活动安排(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把时间日志结合进去);

读书笔记(读的过程记录笔记,写读后感时思路整理)
整理头脑中零碎的想法(关于某方面的一些灵感,文案的框架构思等);

加强记忆(学生党可以用来作听课笔记);

愚昧者怨天尤人,无能者长吁短叹,儒弱者颓然放弃。

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不同,发挥你的想象力,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补充一下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一个误区,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要根据你的知识、理解力和目标等来综合书的思想,可以用不同颜色讲自己的与作者的思想区分开来。在每天活动安排上的应用

四、思维训练

再高产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也难生长;工具再好,想象力太匮乏也是枉然。下面才是重点,如何激活你的大脑,思维训练。

1.联想思维训练

苏联心理学家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作为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因为每个词语都可以和将近10个词发生联想关系。

因此,提高联想思维,不妨多做一些词语连接游戏,随便找一些词语,试着将它们连成一段话;当练习了一阶段后试着连成一篇文章,一个故事。

我们来试试下面这个简单的词语训练:

用下面的词语组织一段文字,要求必须包含所有的词语。

科学、月刊、稀少、暴风雨……

2.发散思维训练

冥想是练习思维的很好的方式,现在冥想相关app很多,每天花几分钟冥想,做了你才知道有没有用。

通过想象来建立联结,联结是形成记忆的关键。

练习方法举例:

尽可能多地列举以下物体的用途:易拉罐、水泥。

3.注意力训练

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的冲击下,注意力越来越缺失。下面是一些训练注意力的方法举例:

尽把收音机的音量逐渐关小到刚能听清楚时,听3分钟,然后回忆所听到的内容。


4.观察力训练

记忆需要先完成记忆的输入过程,之后才能重现。因此,你记忆了哪方面的内容,你真正记忆了多少,印象有多深,将影响你记忆能力。

记忆的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力。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力训练,能有效提高观察力,进而加强记忆力。

例子:

选择一个静止的物体,比如一幢楼房,进行观察。按照观察的步骤,对形、声、色、味进行说明或描述。观察多次,直到自己抓住主要特征为止。

5.记忆力训练

先重温一下艾宾斯浩的遗忘曲线规律:记忆无意义的内容时,一开始的20分钟内,遗忘42%;一天后,遗忘66%;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

针对这个规律,我们强化记忆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无意义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符合右脑记忆方式的内容(我们通常的死记硬背用的是左脑,耗时费力,不长久),我们开头举的例子就是把无意义的内容通过图像和故事转化为有意义的方便记忆的内容。再比如记单词legislate(立法),把它拆分一下leg-is-late(为腿立法已经太迟了)一下就记住了。

二是记忆时再遗忘之前进行回顾复习,很多人背单词总是反复背反复忘就是没有在遗忘之前进行及时回顾,导致前功尽弃。

图像轮廓越清楚,细节越清晰,图像在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不容易被遗忘;客观事物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通过想象把反映事物间的那种联系和人们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增强记忆。

一心二用和想象训练,都是很有效的训练,下面分别举两个训练方法:

一心二用训练

即锻炼左右手同时画图。左手画横线,右手画竖线,两只手同时画。练习一分钟后,两手交换。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可以强烈刺激右脑。

想象力训练

想象训练就是把目标记忆内容转化为图像,然后在图像与图像之间创造动态联系,通过这些联系能很容易记住目标基因人及其顺序。

下面用一张思维导图来梳理本文的思路。在每天活动安排上的应用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今天我要结合“15分钟写作法”来谈一谈,怎么构建文章的思维导图。

我说的这个写作方法,它的要诀是:快。

短时间内高速输出大量文字,然后从中选择有用的内容。

我的具体做法:

1.准备几个想得到中心词,做成卡片。

一来为防止偏题太严重,二来更为防止在这15分钟里出现严重的卡壳事故。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中心词,它们是:15分钟、快速、浓缩、有用——一旦我在途中感觉到难以为继,我就可以抽出其中任一词汇辅助打开新思路。

2.计时15分钟开始快速输出。

计时开始之后,我就开始撒欢儿动嘴,整个人立刻进入一种轻度紧张状态,错别字不管、标点不需要加,不需要控制情绪,只需要不断输出。

不间断的15分钟输出之后,我发现我说了四千多字。

3.挑选有用信息,做成思维导图。

这一步践行的正是那句话:短期内大量输出文字之后,再从中挑选出有用的内容。

前两天我们分享了思维导图写作法,我发现其中有些人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提这个工具固有的缺点,那就是“僵硬”。

而我们的“快速输出法”正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其缺陷,具体来说应该是“事前解决了思维导图的缺陷”,因为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很多灵活的想法。

4.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优化,之后一篇文章就可以由此产生。

这个方法的优点不言而喻:

首先,用时不多,仅仅15分钟就可以让你迅速打开思路。

其次,输出量大,正常人快一点可以每分钟可以说200~300字(华少47秒350个字),10分钟输出2000字没有问题。从这大量的文字里,你多少可以找到一些有用信息,甚至是一些令你感到意外、惊喜的信息。

大家不妨一试。

第2个回答  2017-10-26

题主问的,是写作前对文章的构思,还是在读到好文章时做的笔记呢?我们需要分开来看。

1)写作前,构建文章的思维导图几步走

a.写下中心词——也就是文章主题。

我们必须要先把主题定下来,这篇文章是就某个热点展开讨论,还是要探究时间管理的内容,是要对职场小白提建议,还是要写关于娱乐明星的事件。

一开始,主题就要定下来。没有主题的协作,就是一盘散沙,或许,就是个日记,或几句牢骚。

b.展开“头脑风暴”——抛开其他顾虑,把和中心词相关的、你能想到的所有内容的关键词,都写下来。

这时候,先不要去管他们之间的联系、合理性、可行性有多大、困难会有多多、或者是别人的看法会怎么样等等,通通不管。只是尽可能地展开联想,并快速抓住这些念头,不让它溜走。

c.梳理逻辑,搭好骨架——把前面想到的点,进行筛选,并梳理其中的逻辑,让文章具备条理性。

d.依据导图,做内容填充及扩展——这部分,就是丰富文章的血肉,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2)对文章做笔记,需要哪几步?

a.基础步骤——就是确定主分支、提取关键词

把文章进行拆解,尤其是要注意自己不太熟悉的、有疑问的部分,关键词优先选取名词、动词。

b.关键步骤——逻辑梳理

分析一下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看看是平行,还是递进,是因果,还是其他,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

c.加分步骤——‍‍插上联想

文章看过不重要,吸收了多少才重要。笔记做了不重要,能帮你理解、转化才重要。

最后,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视觉小图标的添加,不只是为了提升颜值;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快速展开联想,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复习,更好地理解、吸收、掌握。

祝愿我们都能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

——E N D——‍‍

‍‍‍‍‍‍‍‍‍‍我是泠泠柒(公众号:泠泠柒007)‍‍‍‍‍‍‍‍

‍‍思维导图达人 自由配音员 终身学习实践者‍‍

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