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如题所述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所有孩子都具有人类倾向、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四大发展阶段这四个发展普遍特征,但每个孩子的特征有不同表现时间和状态,老师需要观察和尊重每个孩子在每个时刻独特的天性和需要,精心营造有准备的环境,提供给孩子合适的教具、工作和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孩子自由选择其喜爱的“工作”并投入其中,在发展孩子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和责任感;让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持续工作,培养意志力和专注力;让孩子能够尽最大努力地工作并取得成功,使孩子获得深刻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坚实的自律、自尊和自信,使得孩子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在指引,获得深刻的幸福成就感,帮助每个儿童实现独立、充分的发展,并培养其尊重与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品格。
蒙台梭利教学中,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为孩子准备完备的环境,通过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动作发展,给孩子示范合适的工作,帮助孩子独立并成功地操作。老师通过环境中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内在规则。
蒙台梭利老师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师要准备完备的环境,并未孩子与环境的连接建立桥梁;老师也是孩子“如何为人”的角色模范。在环境中蒙台梭利老师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并及时移除环境中阻碍孩子发展的因素,设置并维护清晰的限制和规则,同时根据孩子的特征向孩子示范操作合适的工作,引导孩子参与到环境的活动中去。
蒙台梭利博士将蒙台梭利教师称为“启导员”,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环境中蕴含的秩序和意义是,为了给予儿童一种存在性的体验和影响。
其次,教育者为儿童安排的是一种参与式课程,即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工作材料”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兴趣,并进行创造性游戏,使儿童通过内在的、不可遏制的活动动机主动学习。
再次,教育者必须始终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保持高度的警醒,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后,蒙台梭利提倡一种自然的内在奖励原则,她认为赋予儿童自由的活动权利就是对儿童的奖励,因此,她主张取消外在的形式上的奖励和惩罚。
可见,蒙台梭利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受过专门训练,系统接受多学科(如心理学、人类学、医学、教育学等)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作材料的操作方法,学会观察儿童的内在生命和真实生活,洞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并及时把握儿童潜能萌发的契机及其发展的敏感期,等等。第二,教师的人格与个性品质更为重要,他们必须机警、稳重、有耐心、充满爱心、态度谦虚,绝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思考,既不做儿童的统治者,也不做儿童的仆人,只需做一个“指引者”。
她认为,“儿童是一个充满渴望的观察者,特别易于为成人的行动所吸引,并想要模仿成人。关注儿童是成人的使命,他们是儿童行为的灵感之源,是一本打开的书,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生活。但是,一个适合的指导者必须常常冷静地、慢慢地行动,以便儿童能以自己的特殊方式清楚地观察成人的动作。”
因此,以儿童为中心的蒙台梭利教育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相比,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
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教育的贡献,持续受到各国的尊崇,特别是受到许多科学家和国家元首的肯定。这些人中有:亚历山大·贝尔、爱迪生、佛洛伊德父女、意大利女皇玛葛丽塔、甘地、威尔逊总统的女儿等。她曾被三次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1949年第八届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意大利举行。1950年6月,已届80岁高龄的蒙台梭利博士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并受到热烈欢迎,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德(Jaime Torress Bodet)在全体会议上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成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在北欧各国演讲。苏格兰教育研究院1946年曾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1950年也曾授予她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1951年,第九届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从二、三十年代开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像其他教育思想一样,不断受到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批评。例如,美国的教育家W.克伯屈、英国的教育家A.S.尼尔都对她的教育方法提出反对意见。她所教授的弟子也分成两派。一派崇拜她的一切,接受她所说的一切,称她为“妈妈”,而另外一派称她为博士,认为应该结合时代的变化,加入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但是,蒙台梭利博士没有加入到这些讨论中,她认为,她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并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证实。她拒绝接受一些评论家的建议,无疑这对她的学说发展是不利的。也有人认为晚年的蒙台梭利博士不能分辨哪些是她的教育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哪些不过是想搭乘她的顺风车。但是,在当代,我们也能够看到过去的缩影:有些蒙台梭利教育的工作者在讨论蒙台梭利教育时,让人感到捍卫自己比研讨博士的思想更重要,也有些人想通过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而忘却了蒙台梭利博士所强调的儿童。
1951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以及在奥地利和罗马的训练班,1952年,蒙台梭利博士出席了联合国教育会议。
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博士在荷兰的诺德维克去世,享年82岁。根据她的意愿,她的遗体葬在诺德维克一个天主教堂的小墓地里。在罗马,她父母的碑文上写道:“玛丽亚·蒙台梭利安息在远离她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以及她安葬在此的父母的地方,这是她的愿望,也表明她的工作的普遍性使她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
蒙台梭利博士毕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肯定。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曾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也曾授予她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美国的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的戈登·德莱顿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称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皮亚杰在评价蒙台梭利博士时曾经说过:“蒙台梭利对智力缺陷儿童心理机制的观察,成为一般方法的出发点,而这种方法在全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英国教育家评价她是“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留下了丰富的教育著作,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吸收性心智》、《开发人类的潜能》等。
(二)关于教学法方面的:《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家庭中的儿童》、《高级蒙台梭利方法》两卷,包括《教育中的自发活动》、《青春期及其后期的教育》、《蒙台梭利初等教具》等。
(三)其他方面:《新世界的教育》、《教育人类学》、《教育的重建》、《和平教育》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接受力的头脑》,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第2个回答  2015-01-09
学习幼教专业毕业的就可以,望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7

蒙特梭利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

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蒙特梭利对环境的要求是:“包括按儿童尺寸做出来的用品,明亮清爽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房间里的小尺寸家具、小书桌、漂亮的窗帘和小橱柜。这个小橱柜很容易开启,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孩子可以随意取用。”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特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特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

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能够让儿童操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构建。

正因为蒙特梭利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因此价格昂贵,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购买,而且也不可能把每样教具都买回家。聪明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比如家庭儿童房间的布置上就可以很容易实现

蒙氏环境在家庭中的延伸。

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

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在品格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品格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

是为所欲为。而是在自由的同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