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如果在长平之战中重用廉颇,会赢得胜利吗?

如题所述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直是现在人研究的重心,因为那个时期的战争,真正意义上是智慧和实力的结合,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的智慧,也往往被人津津乐道,这类人往往也是被人尊敬的存在,战国时期的战争尤为如此,因为战国的战争开始向诡道演变,排兵列阵战彻底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中华大地的统一在战国末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家统一势必会有兼并和扩张,当然也势必会有战争,那么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几百场战争,有让人敬佩不已的围魏救赵,有为人不耻的假途灭虢,当然还有让人闻风丧胆的长平之战。


说起长平之战,很多人会想起赵括的纸上谈兵,也有很多人会想起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俘虏,关于长平之战更多的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赵括身上,也有很多人把失败归结到赵孝文王盲目用将,把一代老将廉颇换成了无能公子赵括,那么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一直重用廉颇为将,赵国会胜利吗,其实未必!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了解廉颇这个人,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其实战国时期的名将秦国有两个,赵国也有两个,但是廉颇此人属于大器晚成,被人称赞的就是攻取阳晋,固守长平,败围燕都,然后授任为相,爵封信平君。


固守长平被我们现在的人看作是廉颇此人的功绩,就是在长平之战前期,廉颇以固守之态,让秦国六十万大军无可作为,为此秦国又开始了作为擅长的离间计,间谍对赵孝文王说,秦国其实害怕的赵括,并不惧怕廉颇,当然也有人对赵王表示,赵国用了赵括,秦军就会退走,赵王信以为真,任用赵括为将。


长平之战的结局,很多人都清楚,白起诱敌深入,赵括轻敌冒进,结果被白起包围,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赵括带兵突围四次,最后一次突围被秦军射杀,赵国四十万大军投降,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分批坑杀了赵军四十万俘虏,至此长平之战彻底以赵国的失败告终。


其实即使赵国一直用廉颇为将,还是避免不了败北的结局,因为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不是简简单单的谁为将军就能胜利的,秦国在长平之战是大获全胜吗,其实也不是,秦国也损失了将近30万人,只是秦国最终获胜了,人们就忽略了秦国的损失,我们来具体分析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


秦赵双方综合国力悬殊明显。


在战国末期虽然秦国和赵国是当时的二强,但是赵国和秦国综合国力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长平之战前,秦国平定了中国整个西部,不仅兵强马壮,在粮草的储备上也绰绰有余,军事上白起率军东征西讨把魏、楚、韩三国收拾的服服帖帖,当时的齐国和赵国也已经交恶,连年战争的赵国早已疲惫不堪,又加上外交上魏楚韩畏秦,齐国恶赵,此时的赵国可谓内忧外患。


秦国开通运河运输粮草速度远远大于赵国。


廉颇固守长平当时在战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要打消耗战就必须得考虑粮草的问题,没有粮草的支撑,再厉害的将军也打不赢消耗战,秦国开通运河,在粮草的运输上后备粮草可以源源不断快速的运到长平,而赵国陆运粮草的速度也远远赶不上秦国,这就说明了赵国其实不具备打消耗战最基本的条件。


秦赵双方换将,赵国在明,秦国在暗。


长平之战时,赵国换将几乎人尽皆知,对于当时交战双方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当赵括为将以后,秦国也立即换了更为厉害的白起为将,但是秦国换将是偷偷摸摸的,别说赵军不知道,就连当时的秦军士兵也很少知道,赵国就像一条孤狼,表现的很凶猛,秦国就像一头蛰伏的猛虎,所以赵国失败其实是必然的。


如果当时赵国一直用廉颇为将,按照廉颇固守长平的战略,赵国也早晚会被这场百万人次的战争拖垮,与其说赵国赵王和赵括激进,不如说他们只是想用速战速决的战略豪赌一次,只是赵国这次的博弈,赵国失败了,但是另一方面,廉颇固守的战略,可能赵国即使失败也不会被坑杀四十万大军,赵国还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会,在前期的战斗中廉颇就给秦军造成了20万的伤亡,继续固守,秦军会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而失败。
第2个回答  2020-12-13
我认为也不能取得胜利,因为说到底长平之战打的是两国的综合国力,赵国虽然军事能力不弱于秦国,但是秦国和赵国打消耗战,赵国必输,就算是廉颇也不能挽救。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并不会取得胜利,秦国实力强大,赵国国力十分衰弱,不能够长时间对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