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老人相处

如题所述

1、主动发起聊天话题

很多老人由于腿脚不便,只能待在家里,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可能不太了解,孩子可以在和老人接触的过程中,主动发起聊天话题,讲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让老人不会感到无趣。

2、与老人一起商量家中事

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员,如果凡事都不让老人参与,可能会让老人感到难过。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安全”话题,与老人一起商量,比如给家中购置大件等,让对方有被需要的感觉。

3、对老人的讲话给予反应

当老人在讲话时,尽量在表情和言语上给予反应,让老人知道你有在关注其讲话,最好不要玩着手机随便应付,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4、注意措辞、语音语速

在与老人的沟通中,措辞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想帮老人按摩,问“我想给您按摩,可以吗?”会比“要我给您按摩吗?”好一点,前者更能体现出你乐意为老人按摩;

此外,有些年轻人害怕老人听不到,所以跟老人说话时很大声,而且语速照样很快,其实如果老人听力不好,除了适当提高音量,语速也应该放慢点,让老人能更清楚地接收信息。

5、避免负面情绪表露

如果自己刚好情绪不好,尽量不要在老人面前发脾气。比如家中出现经济问题,不要在老人面前吵闹,更不应该在其面前说出因为照顾老人感到辛苦等话语,因为很多老人最怕成为子女的包袱。

当老人情绪激动时,该如何处理?

有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老人情绪激动,碰到这种情况,晚辈需要注意:

①停止原话题。老人家可能是陷入原话题,继而引发激动情绪,此时最好立马停止该话题,避免情况恶化;

②安抚老人。轻拍老人肩膀或者握住老人的手,让老人安心,帮助对方稳定情绪;

③迅速转移话题。尽快找别的正面话题,转移老人注意,引导老人情绪恢复。

如果是因为自己导致老人情绪激动,最好不与老人争吵。尤其面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老人,更要尽量避免与其发生冲突,防止意外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1、学会用眼睛和耳朵来了解老人的情况
护理员一般会通过老人的信息登记表来了解老人的情况,这样并不全面。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护理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详细情况。例如:老人喜欢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和沟通方式,仅通过登记表上的文字是无法获知的。另外,即使相同的语言,如果口气不同,要表达的意思也会发生改变。
2、学会拓展话题
首先,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关于生活的话题很少有人会讨厌,以这样的话题为开端来把谈话继续下去,对于拓展话题和收集信息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次,提前了解老人的人生经历也非常重要。了解老人在哪里出生、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家庭关系、兴趣爱好、人生观和社会观等,能进一步对老人加深了解、扩大话题。
此外,护理员还要细心掌握:怎样和老人打招呼,他会高兴。老人和其他人交流时常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老人平时喜欢和他人谈论什么话题,这些对于进一步了解老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即使只有单方面的沟通也要经常和老人打招呼
通过经常向老人打招呼、问候,来向老人表达“ 我始终在关心你”“我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你”这样的服务态度。有时老人可能不会回应,护理员千万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通过每天贴心的问候,让老人始终能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关注,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对护理员产生信赖,为老人能够主动和护理员打招呼或交谈创造机会。
4、询问老人后要记住他们说的话
老人在讲话时,护理员一定要认真记住。如果护理员根本没有在意老人的话,老人发觉后就会想:“他根本没有好好听我说话,根本没有在意我。” 所以,护理员对谈话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记不住就在工作日记上记好谈话要点。
5、掌握好谈话的节奏和时机
有的护理员为了把谈话进行下去,一般会只按照自己的谈话节奏,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地提出,以防止冷场。但大部分老人很难跟上这种快速的谈话节奏。老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谈话内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才能明白。所以护理员要给老人留有这段时间,把握好谈话的节奏再继续话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和老人沟通。
6、要注意老人的心情
当老人注意力不在谈话上或者心情不好时,可能不愿有太多回应,此时不要勉强老人继续交谈。应该等到老人心情舒缓后,对谈话感兴趣时,再慢慢交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