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中国古代不是一直是正统吗?为什么又说在南宋才成为官方哲学?

如题所述

儒学成为正统,只在少数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才是正统。各个国家都实行商鞅变法之类的,都是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秦代也是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秦始皇以法家的李斯为丞相,还焚书坑儒。
汉代早期是以道家思想为为统治思想。刘邦推翻秦之后,摒弃了法家思想,但他并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是采用道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具体表现是:皇帝一副无为状态,不理政务,政务一律交由丞相(如萧何、曹参等)处理。与民休息,税赋也很低。从刘邦到文帝、景帝时期,都是如此。
汉代中期,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才第一次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并且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揽于帝王一身。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再次恢复了汉初时期的丞相制度。丞相曹操大权独揽,汉献帝只是摆设。三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很难说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总之有点混乱。
到了晋代,有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印度佛教思想入侵(东汉初年就已经进入中国了,但到了东汉末年才真正开始流行)。佛经里有很多哲学思辨方式,这是中国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东西。许多儒生为了抵制这种外来思想,结合道家思想来解释佛教的一些哲学思辨的东西。并且很多儒生陷入这种哲学思辨之中,称为“清谈”。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忠实的儒家思想执行者,但他手下的文人儒生都沉迷于佛道思想的“清谈”。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到了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很混乱很滑稽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政权反而坚持儒家思想,抵抗佛教思想,例如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南方的汉人政权,则有点不一样,反而是儒道思想并蓄。例如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本是一个博学的儒生,文才高,通晓儒家经典,他也很支持儒学。但他又崇信佛教,曾经四次出家。
到了隋唐时期,更是一个大混乱时代。此时的官府统治思想,几乎是儒释道三家并用。唐代文人多是儒生,所以人才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但唐代皇帝又崇尚道教和佛教。和尚与道士可以随便入宫,甚至做官。例如李世民曾多次问政于道士李淳风等人。武则天手下的权臣冯小宝,即是朝廷命官,又是和尚兼寺院主持。唐代皇帝,17人中,有6人死于炼丹术。人们常说,唐代人的思想比较开放,其实根本原因是没有确立一个统治思想。
到了宋代,这个风气彻底改变。在朱熹这些宋儒看来,唐代根本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所以宋代基本上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一统。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宋代的佛教道教变成了民间宗教,和尚道士不可能入宫,更不可能做官。李世民问政于李淳风、成吉思汗问政于丘处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宋代以后的帝王身上。宋代帝王也不会沉迷于炼丹术。总之,从宋代开始,整个社会风气开始变得“儒家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4
教育原因:学术儒家的派别过于庞杂,南宋才集大成修书名著成统一的思想派别与正统之理论基础
历史原因:以前的王朝信仰是多神教,没有思想统一之教科书,打天下的统治者奉行霸道或王道,建国之初的统治者是黄老之学的崇拜者,守天下的统治者是信仰佛教或道家,儒学是官僚阶层之读本较多,统治者不太重视
主观原因:以前王朝主要是以文治武功安天下为己任,南宋才开始主张修身等主张
客观原因:以前王朝的文人士大夫有自己的圈子,南宋开始形成结社等政治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2个回答  2021-04-15

南宋的朱熹理学大胜,把儒家抬入殿堂成为超学,成为国家治国的根基,之前只是显学,等级还差点。

第3个回答  2021-04-15
正统思想是指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官方哲学是指将儒家思想哲学化,系统化,上升到自然界的范畴。成为世界的本原。儒学在西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在南宋朱熹时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在儒家各流派中容易受皇帝青睐,在于其核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具有禁欲主义色彩,非常适合在精神层面压制民众的反抗心,并且皇帝可以依此自称“天理”,维护其正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