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死了多少将军?

如题所述

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将军的军职,牺牲时间及地点: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7.28,北京南苑 ;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7.28,北京南苑 ;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10.16,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11.9,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1937.11.21,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11.21,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11.26,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1937.11.30,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12.12,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12.12,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2.22,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3.17,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3.17,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3.28,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4.22,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5.9,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5.14,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6,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9.23,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11.3,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8.1.13,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3.7,陕西西安;

张?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3.7,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3.26,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5.6,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5.18,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1.3,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1.25,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2.3,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5.9,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5.16,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5.16,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5,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5.9,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5.9,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5.9,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5.12,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5.13,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9.16,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9.6,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9.24,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9.25,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9.27,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9.29,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5.4,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1942.5.26,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6.23,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7,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8,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魅?1943.2.21,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2.21,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5,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7.4,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暂5师师长,1943.11.15,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11.21,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12.1,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5.5,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5.21,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5.21,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5.21,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6.10,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9.7,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31军参谋长,1944.11.10,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5.13,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6,浙江孝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3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死了很多将军。现列举几个:黄梅兴(第264旅旅长)、蔡炳炎(第201旅旅长)、丁炳权(第197师师长)、郑作民(第2军副军长)等。

黄梅兴

(1897—1937),广东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1917年考入县立平远中学初中部就读。两年后辍学回本村富有小学任教。1921年前往广州宪兵学校读书,一年后投奔粤军第一师。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与军阀孙传芳作战,在激战中受伤。伤愈后奉命招募新兵,任团长。1931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264旅528团团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任264 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多次与日寇较量,屡建奇功,敌人称他为“黄老虎”。因立功升为264旅旅长,驻防鄂西。后调驻闽、赣、皖南石埭,川东万兴一带。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黄梅兴率领驻扎在持志大学等地的264旅与日寇展开生死博斗,率本旅奋起抗击,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连续攻破敌军十几个堡垒。1937年8月14日下午6时,进攻日军设在爱国女子大学的据点时,日军炮火密集,并加百架飞机轰炸。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不幸被炮弹击中,经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40岁,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追授陆军中将。

蔡炳炎(1902―1937),汉族,安徽合肥人。

1924年6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步科。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权发兵东征,讨伐陈炯明。时任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六连连长,率部随右翼军出征,攻占淡水城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转战五华、兴宁、松口等地,参加了扫荡陈炯明残部的战斗。

1926年春,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八团八连连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隶属于何应钦率领的第一军,编入东路军序列,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出发,向盘踞福建的孙传芳军阀集团的周荫人部进攻。福建克复后,随部进入浙江,旋即转向江苏,参加会攻南京。

1928年初,改任第一军三师八团团长。同年秋,奉命调任第二师五旅十团团长。

1929年,又调往第四十五师二六八团任少将团长兼徐州警备司令。

丁炳权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参加东征、平定杨刘叛乱等设。

1926年7月去家乡云梦组织别动军配合北代,任总指挥。

后别动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补充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第一营,任营长。

不久该营扩绸为警备第三团,任团长,参加龙潭之投。

后任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六团团长。

1928年参加二次北伐,年冬入陆军大学第一期受训。期间先后奉令为郑州军事特派员、襄河“剿匪”司令。

陆军大学肄业后,1932年8月任湖北省保安处参谋长,1934年升任处长,并任鄂东“清剿”指挥官、湖北省保安副司令等职,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

1936年入陆军大学特训班。

1938年1月,奉命组建陆军第一九七师,任中将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编入第九战区序列,担任长沙铁路段护路事。10月调鄂南通山,以九宫山为据点,与日军转战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带。第二次长沙大战中,率师于平江截击逃敌,缴获日寇弹药,辎重甚多,毙敌数百。曾参加武汉会战、鄂南游击战和南昌会战。

郑作民

郑作民(1902—1940), 湖南省新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保卫战。1940年1月,奉命驰援南宁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