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对联中的养生之道

如题所述

“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这是中国人恪守的古老训示,也是种积淀于中华文化的道传精神,又是关心公益事业和友爱与人相处的基本体现。如此可以消除自己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健康长寿。读书令人忘掉了悲观、忧愁和烦恼,变得乐观、开朗和豁达,心胸开阔,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侵袭。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代表郑板桥,在他兴华故居的厨房门两侧自撰自书了这样一幅养生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此联以六个名词罗列而成,平白如话。饭菜清淡,饮水天然,所饮所食,既清苦又恬淡,合于营养学要求。日食粗茶淡饭,就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曾任清末两江总督的张之洞的一副养生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同样谈到饮食问题,此联与古代一部养生著作《遵生格言》中“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之语不谋而合。医学研究证明,节制饮食能有效地调整与衰老有关的细胞膜的退化,保持细胞功能完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知足常乐,无求品高清代文学纪晓岚,将“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书于客厅以自娱乐。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于新都宝光寺题了一副借佛劝人养生的楹联:“你眉头作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不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上述对联都指出了“知足”、“无求”、“豁达”能够养生的道理,值得品味。

还有一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草堂联:“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少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上下联均以排比句式,一说应“却”之事,一说可“补”之物,可谓对比鲜明,有破有立。全联以简洁的语言,从修心、饮食、起居、卫生等多方面阐明养生之道,使我们不难悟出:养生,也必须注重“综合治理”,这对后人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动静相宜,宠辱不惊清代名人翟公栾自撰的“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的养生联,对那些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服妙药。

寡欲为善,读书静心北宋名相寇准的“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以善为乐明朝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和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联语,都分别阐明了“寡欲养性”、“为善乐”、“读书香”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晚年多动脑筋尤为重要。

当代书法家费新我的养生联:“勤奋坚忍,积极乐观,为身心健强要道;美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上联自戒自勉,透出一片勃勃生机;下联刻画环境,作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可爱,珍惜这最好的天然“补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3
管住嘴迈开了腿
饮食均衡不贪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