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怎么称呼比自己小的领导

如题所述

与年龄无关,与职位以及人的性格有关。
对一个人的称谓体现了你对这个人职场地位的尊重、体现你们关系亲疏界限的理解,还体现了你对所在职场环境及文化的适应性。
常见的称谓有这么3类:
1、体现职务头衔
如李总、李科、李部长、李博士、李院。这类称呼一般最安全也最普遍,一些国企或民营企业,有叫某总的传统,某总是一个统称,可以泛指很多较高级别管理岗位的人,表达尊重。但是,也有要注意的:
首先,以科研技术见长的单位或职务,可能会把学位看得比职务更高,他有可能更喜欢“李博士”,而不是“李总”。
其次,如果你的上司是中层,但TA的姓和公司一把手或某位大头碰巧一样,尽量避免叫某总。毕竟有些公司某总是特定称谓,比如阿里只有马云才被称为马总,其他人再姓马也是万万不敢称总的,否则不仅自己被批,别人听见甚至会连累上司有张狂强势之嫌。
此外,也有人不太喜欢某总称谓,比如我就遇到过刚从外企来民企,刚加入公司希望低调做人,希望和大家打成一片的领导,相对喜欢用名字里最后一个字称总,比如“兵总”,而不是“李总”给人距离感。
2、强调上下级
如领导、老板、老大,这类称呼意味着你和上司的关系更近,透露着尊重,也不失亲切,但更多局限在部门内部使用。除非你是公司一把手,大多数人职位再高其实是也是职业经理人,俗称打工的,被真正的老板老大听见,是不太舒服的,这一点在民营企业尤其注意。
政府企事业单位称“领导”更得体,我有些公务员朋友,生活中聊天提到上司会半开玩笑的称老板,但在单位里一般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老大”江湖气更重,在创业公司等文化比较宽松的环境比较流行,在比较传统的企业就不太合适。
3、亲切平民范儿
如李哥、兵哥、David 、David哥,一般能这么叫的,至少在形式上多是比较强调平等文化的组织或个人。比如我之前所在的五百强外企,全球董事总经理来中国区的门店,和基层销售员也是直呼英文名字相称的,大家都觉得没啥不合适,到外企这如同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家想想欧美人子女和父母也是直呼其名的对吧。
另外,某哥某姐称谓多见于北方,这有地域特色,也是拉近距离的方式,但在南方,特别对于刚熟悉不久的上下级要谨慎用。“界限”是体现一个人职场成熟度很重要的表现,我有见过刚毕业的职场新人,看见他部门里有位老人叫上司某哥,他也跟着叫,被前辈批不成熟,毕竟哥不是随便叫的,他能叫某哥是因为他是上司多年的左膀右臂,关系是亦师亦友,所以称谓本身也是江湖地位的象征。如果你刚来,这类称呼最好先看一看,别一来就跟别人盲目的叫,否则会有轻慢和没有自知之明之嫌。
这里,介绍3条高效小贴士,让您迅速掌握要诀:
1.渐近原则:先从第一类最安全的称呼去尝试,千万别一上来就拉近距离,随着信任建立和关系拉近,可以慢慢改口。先看看周围和你差不多岗位和加入时间的同事是怎么叫的,千万别自作聪明怎么亲切怎么叫。界限感,职场专业度的王道。
2.询问原则:合适的机会,可以私下询问上司,或是请教公司里资历比较老的同事。注意,是私下真诚的询问,不是在很多人的时候公开的问,避免尴尬。
3.灵活原则:称谓具有很强的环境属性,需要灵活应变,大环境是组织文化,比如外企民企国企不一样,小环境是职场场景。比如部门里你叫上司叫李哥,有外部新客户参加的会,可能要换李总,在公司正式会议大头如云,称李经理可能更合适。建议大家平时多多留意,公司在各种会议和培训场合主持人介绍领导的用语,熟悉公司文化和习惯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