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已为佳人绝”隐含着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朱弦已为佳人绝”隐含的典故是《吕氏春秋·本味》中写的“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首诗出自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登快阁》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清一统治 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 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 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此处 横 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快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山谷“朱弦已为佳人绝”便是檃括典故的绝佳例子。典故的主体是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但于“弦”字之前冠以“朱”字,“朱弦”就逸出了伯牙钟子期故事的范围,显然来自《乐记》“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一句。伯牙、钟子期是难得的知音,他们均为男性,而这里却是为“佳人”而绝弦,这似乎又纳入了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弹《凤求凰》的故实。知音和爱情这两层意思、两个典故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除了为知音(包括爱情知音)弹琴这一点外,还有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朱弦已为佳人绝”一句就熔铸了这众多典实的意蕴在内,诸如对友谊的珍惜,对爱情的忠贞,对崇高信念的追求与向往,理想破灭后心情的失望灰冷等等。
登快阁》中“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青眼”这个典故所涉及的古人是(阮籍)。 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魏春秋氏》)。嵇喜庸俗,虽为吊母丧而来,阮籍仍作白眼对之;嵇康高雅,且同为“竹林七贤”之属,故阮籍对以青眼。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白眼表示对人轻视。宋黄庭坚《登快阁》诗云:“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为美酒横。”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2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2-14
没有典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