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怎麽办

如题所述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如:玩铅笔、尺、橡皮、纸巾之类的小物品;咬手指,咬笔杆;用手或笔敲桌子;用脚踢椅子;折纸飞机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且破坏了课堂秩序,往往引起上课老师的点名批评、大声斥责或处罚,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习的进程,甚至为其他儿童提供不良的行为榜样。
  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属于正常的年龄特点.家长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孩子做什么事件能够集中较长的时间,这件事必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的,所以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下手,从每一件小事上让他能够坚持下来,遇到有些不完全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事件时,一定要在他的身边不停的鼓励,坚持到底,然后加上合适的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小小喜悦.另外孩子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轻易去打断他.这是一点小经验,试试吧,只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会有效果的.有些孩子很聪明,可是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说悄悄话,做小动作,在家写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玩,磨磨蹭蹭,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我们认为父母及教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儿集中注意地学习,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适当。学习前也不要让孩子玩新颖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使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力求单纯固定。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没有条件的学习环境也要力求单纯。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听广播、看电视,就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作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2、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条件 人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如果让孩子学习的内容与他的需要无关,或是教的内容太深,超出他的经验范围,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内容太浅,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从纷杂的现实中,选择孩子尚未掌握、但经过努力能理解的内容教给他,其注意自然会集中。还有,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后较容易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
  3、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 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太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7~10岁儿童20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让孩子放松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劳了就让他们动一动,喝点水,吃点东西,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儿童坐着一动不动,越是这样,儿童就越不专心。
  4、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 如果在窗台上种一盆蒜,孩子不一定会注意它。但如果大人对他说:“这些蒜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长出了绿芽,就赶紧来告诉我”这样孩子就会经常注意它。如果这任务是对两个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发现者就是优胜者,或者还能得面小红旗,那幼儿就会更经常的来察看这盆蒜。为什么呢?因为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幼儿的注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还想再学,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点,但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情绪高,就无限增加,那会引起孩子厌倦、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不集中,记忆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兴趣正浓或刚开始降低时及时停止,使其留有余兴,下次还愿再学,这样注意就能持久不衰。
  5、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在学校和家庭活动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养成专注的习惯。此外,孩子在玩游戏时常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其聚精会神时家长和老师切不可随意打扰,干涉,因为此时不断的干扰孩子,不仅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而且不利于他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总之,尽早矫正低年级小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的不良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不良的学习行为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形成的良好行为也越容易巩固住。要做到不做小动作,得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小动作行为会渐渐减少,以至于最终自行消退。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孩子已经八岁了还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孩子在5岁以前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通常是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还没有形成成年人那样的思维,
自我控制力不佳造成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通过一些正常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感受到专心听讲,取得号成绩后带来的喜悦。

5岁以后的孩子如果还有这种情况多半属于感觉统合失调,而你孩子这种情况属于前庭平衡功能失调,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

1、母亲在分娩的时候先兆流产、剖腹产,以及孕期用药。
2、多数家长对子好视而不见为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溺爱。
3、由于许多家庭城市化,小家庭化,导致孩子本来该有的一些活动没有了。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现象还包括: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剔,很难与他人同乐,也很难与他人分享快乐与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这是现代城市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状况轻者,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得到有效的矫正,比如:荡秋千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用一些诸如毛巾类的粗燥物体接触孩子的皮肤可以有效的弥补孩子的触觉统合失调,比如孩子有一摸就哭的现象就可以得到缓解与治疗。

如果状况严重就要借助专业的器材进行矫正,这不是一种病,不要担心,一些感统训练中心通过系统的课程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第2个回答  2013-10-17
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平时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注意力的分散。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注做一些活动,比如用筷子夹豆子、线穿珠子等等。有条件地可以练练书法、下下棋,还要和老师多沟通,取得老师的帮助。
第3个回答  2013-10-17
孩子的教育是个很艰巨的过程 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观察 遇到问题要通过实际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相结合 每个家长所运用的方法方式是不一样的 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是家长生命的一部分 了解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不可忽略的事情 从细微和点滴 就能看出孩子的习性 只要了解这些 才能找到引导孩子 更正孩子的错误 也能从孩子身上找到家长的短与长
第4个回答  2020-09-28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