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现状

如题所述

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重建规划8月将完成编制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周边省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灾区群众已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灾区调运大批救灾帐篷和棉衣、棉被。紧急面向社会采购灾区急需的帐篷、衣被等生活物品。截至7月24日,共安排使用中央救灾资金383.32亿元;向灾区调运帐篷157.97万顶,彩条布3910.76万平方米,篷布646.6万平方米,棉衣被1896万件(床)及大量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了灾区群众生活物资急需。
从5月13日至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累计向四川灾区调运抢险机具设备1716台。除配备机具操作维修和安全防护人员外,还抽调了熟悉建筑物拆除、爆破、建筑安全等专业抢险人员。这些设备和人员在搜救被压埋的群众、疏通抢修道路以及清理现场废墟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证受灾群众饮水安全,住房城乡建设部迅速组织调运应急供水等设备和物资。同时组织了20支411人的供水设施应急抢修队伍开展供水抢险,目前,除北川县城外,灾区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区已经基本恢复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均达标。
  震后不久,国务院即决定3个月对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和1斤口粮,“三孤”人员每人每月补助600元,目前已救助907.6万人。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585.93亿元,实际到账583.0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使用221.99亿元。
  目前,地震灾区已经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
  100万套过渡房建设过半
  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城镇房屋倒塌约4900万平方米,严重损坏约9600万平方米,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国务院决定,用3个月时间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作为灾区群众3—5年内的临时家园。
  全国各个对口支援省市立即行动起来,各地财政先行垫付资金,调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迅速展开板房生产、运输、选址、场平、安装各项工作。前线突击队克服道路交通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等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大大加快了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进度。许多援建省市不等不靠,主动承担了原本应由灾区承担的道路疏通、场地平整、设施配套等工作,由此投入了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建设高峰期,各援建省市共组织投入现场施工人员超过80000人,大型机具2300余台。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采取开设专列、设置专用通道、免收通行费等措施,并协调有关企业加强板房原料生产,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紧缺、运输困难、燃料不足等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汶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验收规定》,指导推动板房的竣工验收和交付施工工作。
  截至7月23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564200套。过渡安置区的临时医院、学校和商业网点也在逐步建立。在雨季来临之际,为灾区群众提供了舒适、避风、遮雨、卫生的生活之所,特别是保证了地震灾区高考的顺利进行和中小学校复课的用房急需。
  对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中央财政安排400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农户重建住房。民政部已经编制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农房倒损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用1—2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农房恢复重建。
  为了帮助农村灾民建设安全、抗震、实用的永久性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辑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民自建房设计图集》,免费赠送给农户。同时选派了八批有经验的专家长驻灾区,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服务指导,帮助农民做好农房重建。
  灾后重建规划即将出台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基本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初稿已经形成,目前已经进入了汇总、衔接和最后文本的修改完善阶段。专项规划正在交互衔接中平行推进,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争取在8月中旬完成编制工作。
  根据重建规划,为了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将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地方财政,也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方案,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充分协商,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落实。
灾后重建地区还将获得众多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对受灾严重地区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倾斜的信贷政策,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多种政策工具增强灾区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及时提供恢复重建用地,合理增加灾区城镇用地规模。鼓励外地企业到灾区以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并采取提供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定向招工等,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6
四川震后三月全面复苏 提出灾区"十年全面小康"
十万援建大军,几十天挥汗如雨、连续奋战……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三个月,中国就解决了上千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安置问题。四川人民在全国军民和海内外各界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抗争特大自然灾害的奇迹。
四川省建设厅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文日前在成都通报,截至今日,四川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需过渡安置的四百四十五点四万户家庭、一千多万受灾民众已基本实现住房过渡安置。
今天,因地震停止对游客开放达三个月之久的九寨沟、黄龙景区正式解禁,这意味着受汶川大地震影响而一直对团队旅客关闭的九寨沟、黄龙景区在奥运会前正式全面对中外游客开放。震后三个月,四川复苏的景象已显现在各个方面。
七月份,四川省进出口均创单月历史新高,进出口达到二十一点六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十二点二,其中出口达到十三点二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二点六。
加速“复原”的景象出现在四川工业的各个领域。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东方汽轮机厂汉旺本部,六月底其基础加工件、辅机生产已恢复一半以上,受损严重的主机生产也恢复四成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将整体恢复八成左右。
在旅游业方面,目前除重灾区以外,四川其他地区的旅游市场已全面恢复,其中,峨眉山、蜀南竹海、成都武侯祠等一些知名景点旅游市场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六月以来,成都市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形象重塑活动,七月份成都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达到了三百多万人次,成都旅游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历程,目前已驶上了复兴的“快车道”。
在汶川、北川、都江堰……六个极重灾区除了一座座崭新的活动板房平地而起之外,民众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恢复。八月四日,“祥云”火炬来到地震灾区绵阳和广汉展示,“不屈的脊梁”灾区人民用震不倒压不垮的抗震救灾精神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
而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十八个省市在结束建设活动板房后,支援四川灾区的内涵已延伸至工业领域,“川浙工业园”、“川苏工业园”、“川闽工业园”等陆续开建。
“灾后重建也是一种机遇”。月前,“四川地震灾后跨国公司投资合作交流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嘉里集团、家乐福、爱美高等八家企业与四川签约,签约总投资额为二十一点八亿美元。
家乐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西区总经理阿诺�6�1杜邦说:“未来三至四年,我们将把目前在川分店的数量翻一番,其中将考虑在成都新开四家店。”
据了解,四川灾后重建预计耗时八年,其中前三年为恢复重建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为发展、提高时期。四川还提出了灾区“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灾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争取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2个回答  2013-12-16
现在没人 都移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