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和神是不是混为一谈了?

信佛的人也信黄历 也信祖宗 信佛的人应该祭拜祖先吗?信佛的人应该迷信吗?信佛本身是迷信吗?问题比较多请修佛的人指教下

同修,从您问的问题来说,实在讲你已经把神、佛混为一谈了。
佛者,是印度古代梵文Buddha的音译的简称,全称佛陀或者佛陀耶。意译为“觉者”、“知者”、“智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开导众生觉悟)、觉行圆满(彻底的觉悟,究竟圆满)。具足此三义才称之为佛。
神者,在传说中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以佛教的思想来看,就是修行十善往生天上的天人。
其实同修您的问题归根揭底就是对佛法的不了解的问题,我下面把慧律法师的《祈愿正法重现》摘录一部分,供同修你学习一下。

对佛教的误解——此系针对尚未学佛及学佛不深者,提出观念的厘清。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祇,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明。
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卓着,后代为掉以追思其恩泽,立庙祭祀。或因民智未开,对自然现象无知,遂于山川雷电产生敬畏之心。人们认为神有掌控万物的生杀大权,主宰吉凶祸福的能耐,却不知神本身即是世间凡夫,其宗旨不外以劝善为主,并无圆满缜密之思想体系。拜神寻求的是现世的庇佑、消灾,但无法究竟解脱。其他宗教对所认定的神,则肯定其为独一无二的,神与人是主仆关系,永远无法平等。
佛则是放下王位、妻儿,寻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世圣人,彻悟宇宙人生真理,证得通达本性的智慧。 他主张一切吉凶祸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彻底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盲目的崇拜无法趋吉避凶,更不能净化自己的人格。佛以慈悲喜舍对一切众生,他是一个指导者,因此佛与人是师生关系,只要依循其教法,人人皆可成佛,因此就本性而言,佛与人是平等的。
*智迷不辨
常有人批判信佛为迷信。何为迷信? 不经审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称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听经闻法,甚且连「佛」之本意亦无言以对,即主观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盲从、迷信?
何谓智信? 凡透过智慧判断,冷静观察,确知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脱者,方去接受、相信,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宽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民俗外道误为佛教
民间有许多习俗,或外道种种作为,皆非正信佛教,兹列举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
◎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内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
◎跳神扶乩:此系民间信仰的仪式,以灵媒为桥梁,进行种种祈求。此绝非佛教的产物,而是巫术的范畴。
◎掷杯筊:人无法与神鬼沟通,便依我见自问自答,揣测神意,实则乃是概率问题,并不可信。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且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习俗。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
◎杀生害命以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鸡鸭鱼肉供佛,以示诚意。然则佛教以慈悲为怀,主张众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权。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过去生父母骨肉?是以其根本戒规即是——不杀生。
*错误认知——消极、悲观、崇拜偶像
佛教揭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对于佛教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的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
外教徒常批评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神和行为,并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十字架,皆为精神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离相,不离世间,不染着世间,而《金刚经》更是名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至于祭拜祖先,末学浅见如下:这是儒家倡导的大孝,不管是不是佛弟子,都应该如理如法的进行祭拜。但是祭拜的意义绝不是为了祈求重祖先哪里得到什么富贵荣华、神通感应,而是要出于一种感恩的心。我们的身体得之于父母,父母身体得之于他们的父母,没有祖先,那有我们,故,祭拜祖先者,是为了尽孝,是为了感恩。这个也不能和祭拜神灵鬼怪相提并论。

末学学浅,不知可否解决你的疑惑,欢迎继续探讨。追问

如果说信佛为了逃离轮回之苦那就是条件的交换了 这样的话能成佛吗?这样的话就是没有放下生死 还执着于生死 甚至是执着于死后的来生 这样说简单点就是今生修来世 ,是不是这个意思

追答

不是这样理解,你的这种理解依然停留在一般人的看法上。信佛不能脱离(你说逃离也可以,反正都是离苦得乐的意思)轮回之苦,学佛才可以脱离轮回之苦,佛陀只是一位真理的发现者、大教育家,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讲的,都是佛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以及自身修行成佛的方法。所以信佛不能成佛,只有依靠佛所说的方法去做才能够成佛。
举个例子:一名高中生,由于他的老师成功培养了无数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对他的老师非常的崇拜和相信,知道跟随这位老师一定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但是这名学生就是不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题,一天到晚就做已经考上清华的梦,您说他能考上大学吗?同理,那些认真听老师话,努力学习,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能说是在和老师条件交换吗?

所谓“今生修来世”是针对于世间善法来讲的,就算是仅仅世间善法,若是大善,今生即可以改变命运,这个《了凡四训》讲的很清楚了,就不再累述。所以”今生修来世“与出世间正法没有关系,成佛是了生死,生死二道皆脱离,而不是死此生彼。佛又称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生死涅槃皆是虚空花、水中月。

总之那,同修若想了解佛道的真理,还需下大功夫去学习,仅仅是这样简单问答,也许您的疑惑更多。末学只能说,若您肯死心塌地用功学佛,不用多,三年,有这么三年的时间,如果您感觉学错了、吃亏了,或者感觉不值得学习。那您告诉我,末学愿意赔偿您的损失。因为末学现在越来越感觉,没有佛法,或者不能得遇佛法,这个人生就没有任何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02
佛和神我相信有一点是共通的:信善。多行善事,多帮助人,这是信佛的人的行为准则吧,佛祖是现实存在的 比如释迦摩尼佛 而神是外国的信奉 神应该是不存在的 只是人的一种信仰 其实神和佛应该都属于一种信仰 是人的心中一个行为守则 相信则有 不信则无 一切本来都是虚无 人看到的是什么 他就会去做什么 得到的也是什么 把佛或者神当做一个信仰 善的信念 就好 不必纠结于相信哪个 或者不信哪个 个人的一点想法 虽然我不修佛 但我相信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2-02
这个问题,因为我个人并不是觉悟者,所以也就只以一个小凡人的身份来面对您的问题。

佛陀,菩萨的概念,在我这里理解是“觉悟者”,用我们世俗些的描述就近似于“发觉和掌握了事物运作发展规律”,“破译了密码”者。

举例来说,两个人想要一辈子有充足的粮食,一个人四处寻找和积累粮食。到处寻找。而另一个人则发现了原来粮食是可以自己种的,于是就在家门口种粮食,用原本有限的粮食做种子,经过耕耘,最后就在家门口得到了大量的粮食,于是年复一年,一生的粮食就不会再担心了。也就是说,他可能并没有拿到后半生的粮食,但是他却发现了“粮食出现”的根本原理,由此可以不再为后半生的粮食担心了。

那么,第二个人相对来说就是“觉悟者”,而第一个人还没有“觉悟”,而是直观的去寻找粮食。我们凡人就类似于这种状态。但是并不表明这个人此后不会“觉悟”,这个人也有“觉悟”的可能,而且一旦他觉悟,他多年来积累的粮食就有变成种子的可能,也就会有得到更多收获的可能。

那么“佛陀,菩萨”对于我们凡人而言就是“觉悟者”。而且“佛陀,菩萨”不仅自己觉悟,而且还有“法”来方便凡人甚至其他众生觉悟,那么这就是慈悲。就像一个人成为富豪以后却没有选择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将自己的钱财慷慨的来帮助穷人富起来,而且帮助大家也能都成为富豪。这就是“慈悲心”。

“佛教”所鼓励的思想是很有趣的。佛教对于各地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并不一味的否定和排斥。佛教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承认各地各民族的原始信仰。也就是承认共同的心念的成分。比如说其他信仰中的“崇敬圣贤的心,敬仰祖先的心,孝道仁爱心,崇尚知识的心”等等都是佛教所推崇和肯定的,并不是因为其出自佛教发展史以外就不加肯定,不会因为其他信仰中的顶礼圣贤不属于佛教,就视其为错误。也就是说佛教提倡的是内心中的一种“崇敬的精神”。只对“佛陀菩萨”的形象顶礼,而对于其他圣贤蔑视,甚至对于父母长辈等等都不加恭敬,这只能说自己的内心中有这种“蔑视心,轻慢心”那么这就是佛教所提醒我们要注意的,因为这就是引发烦恼的根源。

“迷信”概念其实并不专属于某个信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迷信”,比如所谓的某个科学理念,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科学理论,仅仅是听说,然后就去信服,这其实就有迷信的成分了,所以迷信科学,也是迷信。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说吃牛肉,喝牛奶有助于长高。甚至举出实例,说西方人的人高马大,是因为吃牛肉,喝牛奶。由此提倡身边人吃牛肉喝牛奶。以试图达到西方人的效果。这个举例的确有他的道理,但是有一个道理没有提及,“吉娃娃”无论吃什么,也长不成“藏獒”。这是品种问题,西方人可能不一定吃牛肉也能保持西方人的生理特征。而东方人可能顿顿吃牛肉也未必全然转变。由此看,这个道理是“迷信”还是“科学”呢?说它有道理,的确有,但是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未必。所以“迷信”是存在于信念之中的一种阶段。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所充实的每件事的根本意义,我们的信念中有“将来”但是“将来”还没有出现,那么我们眼下“为将来而努力”是否就存在“迷信”呢?所以“迷信”这个词属于一种认识阶段,并不专属于某个领域,

“信佛”这个概念就我们一般人而言其实有些局限。“信佛”如果严肃来说是对于佛陀的理念有理解有信心。愿意根据佛陀的教导来把握自己。这或许更能贴近于“信”的概念。但是就我们普通凡人而言,恐怕“信”就会更多以“敬畏”和“依赖”来体现了。比如很多所谓“信佛者”是祈求保佑,这不仅仅是针对佛教,其他信仰也有雷同,也就是祈求“权威主尊”加以保佑自己,视神灵,佛陀可以掌握世人的祸福,由此依赖,希望得到所愿望的,消除不希望的。这恐怕就是很多人所理解的信仰。所以对于“神”的概念理解,或许很多人如此来理解。

但或许是不同人的不同因缘,我们无法断定这些“祈求保佑的人”就没有觉悟的可能,“祈求保佑”最最最起码还是有“敬畏心”,知道有能量是超乎自己的掌控的。还不至于视自己为最大,为所欲为。那么就有得到点拨的可能,也就是有“觉悟”的机会。而且也不能保证,这些人一旦觉悟后可能会进步更加显著。

所以“佛教”可以解释为“觉悟者”的教诲。不是“迷信”。但并不敢保证信佛者没有迷信的成分。多多少少会有“迷信”的成分其实也正常。“迷信”是一个认识阶段。因为自己还没有“证”,随着修法的进行,法的作用显现,让修法者不断有所感应,由此逐步“证”理。也就是说不再是以自己观念的那个“理”来强行解说外面的一切“现象”,而是外面的“现象”一次次的应验了内心的那个“理”,由此这个理真正感动了自己的“心”。所以真实的感应是可以感动内心的,也是鼓励修学的动力。
第3个回答  2014-02-02
佛法真俗二谛融通,出世间法不碍世间法,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只要不违背觉悟菩提的原则,就不违背佛法。
另外也不能把有些迷信的信佛行为一概的论断为在中国佛和神怎么样,毕竟正信的信佛也是中间力量,虽然相似佛法受众面也很广,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只要自己按照八正道去修,自然能结善缘,感得正信善知识。
至于黄历,祖宗,是民俗,信佛的人,一般只是作为纪念意义,作为对事物的一种恭敬,和对民俗的尊敬,孔子所谓祭如在,比如说烧纸,佛教认为只有一部分鬼道众生才能享用,而佛教也有施食等济度饿鬼道的方法。所以,不要认为佛法就是必须脱离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又如何去修出世法呢。
所谓二谛通融三昧印。
第4个回答  2014-02-02
理解佛说的六道轮回就不是迷信,不理解佛理,不了解佛法而信是迷信,但迷信是因,理解理解是果,修行是因,开悟是果。这是由迷门而入者。追问

如果说信佛为了逃离轮回之苦那就是条件的交换了 这样的话能成佛吗?这样的话就是没有放下生死 还执着于生死 甚至是执着于死后的来生 这样说简单点就是今生修来世 ,是不是这个意思

追答

因知道六道轮回是苦海,才会寻找解脱之道,因今有缘遇到了佛法而得到了解脱之法,故信佛而依法修行。脱离了六道轮回就没有所谓来世也没有所谓的放下,简单的说今生是修解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