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7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30
1.唐代人口分布有变化
安史之乱前,黄河中下游流域尤其是关内,河北,河南各道,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户口数目远超于长江流域,人口增长速度亦比江南地区快。
安史之乱后以至五代期间,由于北方的严重凋敝,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了北方,江南道户数更跃居全国首位。宋代载,北方在五代时户数仅有百万,而南方各国却达二百三十余万,其户数超过北方一倍有余。
2.唐代财富来源有变化
唐代首都位于关中,但关中一带的赋税收入未能满足政府开支,必须由其他地区供应。安史之乱前,财赋物资大部分来自北方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北、河南、河东等道,来自南方江淮地区的物资,只占一小部分。不过,由贞观到天宝初,官员人数渐增,皇室生活奢华,令政府开支膨胀,因而对南方物资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自雄,朝廷不能取得北方赋税,税收只可倚重淮南、江南等道,天下贡赋基本上来自南方。江淮财赋通过运河,源源不绝输送关中,支持整个政府的军政开支,即所谓“以东南之粮饷,养西北之士马”。
第3个回答  2012-03-27
唐代人口分布有变化
安史之乱前,黄河中下游流域尤其是关内,河北,河南各道,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户口数目远超于长江流域,人口增长速度亦比江南地区快。
安史之乱后以至五代期间,由于北方的严重凋敝,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了北方,江南道户数更跃居全国首位。宋代载,北方在五代时户数仅有百万,而南方各国却达二百三十余万,其户数超过北方一倍有余。
2.唐代财富来源有变化
唐代首都位于关中,但关中一带的赋税收入未能满足政府开支,必须由其他地区供应。安史之乱前,财赋物资大部分来自北方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北、河南、河东等道,来自南方江淮地区的物资,只占一小部分。不过,由贞观到天宝初,官员人数渐增,皇室生活奢华,令政府开支膨胀,因而对南方物资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自雄,朝廷不能取得北方赋税,税收只可倚重淮南、江南等道,天下贡赋基本上来自南方。江淮财赋通过运河,源源不绝输送关中,支持整个政府的军政开支,即所谓“以东南之粮饷,养西北之士马”。
第4个回答  2020-11-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