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上写着轻舟已过万重山打一成语

如题所述

七步成诗

解题过程:七个脚印也就是走了七步,脚印上的字促成了一句诗,所以答案就是七步成诗。

【成语】: 七步成诗

【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释】: 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扩展资料

【举例造句】: 冷绛雪道:‘子建七步成诗,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拼音代码】: qbcs

【近义词】: 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答案:七步成诗

解题过程:脚印上写着轻舟已过万重山打一成语是:七步成诗。因为每一个脚印代表一步,而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诗句。

扩展资料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浓汁的食品。

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

参考资料七步成诗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七步成诗

解题过程:脚印上写着轻舟已过万重山打一成语是:七步成诗。因为每一个脚印代表一步,而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诗句。

成语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成语解释: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成语用法:七步成诗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近义词: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成语例子:冷绛雪道:‘子建七步成诗,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脚印上写着轻舟已过万重山打一成语是:七步成诗。因为每一个脚印代表一步,而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诗句。

拓展资料:

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 ] 

详细解释

1. 【解释】:称人才思敏捷。

2.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 【示例】:冷绛雪道:‘子建~,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义词 :七步之才 

反义词: 江郎才尽  

造句:

1,衙内并非脾性顽愚,而是智性聪慧,否则这数月时间,可到不了七步成诗的地步。

2,古人做那也是需要构思推敲的,象曹植那样七步成诗者,毕竟凤毛麟角。,

3,如此一来,才有了朝堂上,王居正落井下石,李麟七步成诗,扭转乾坤的一幕。

4,此情此景颇有几分曹植七步成诗的意思。

5,速度是有了,可质量就未必能跟得上,因为我不是曹植,暂时还没有他七步成诗的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这个成语是日行千里。

【读 音】rì xíng qiān lǐ

【释 义】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出 处】 《魏书·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

《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

吐谷(yù)浑(285―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