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物理

关于光的折射反射方面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 知道光路可逆。
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重、难点:
4、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5、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
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
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填入下表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 r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 完成课本练习。
4、 写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6、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 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 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S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
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
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
车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 完成物理套餐本节内容。
6、 完成课本后习题。
7、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8、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9、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
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

空气
界面 水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空气
界面 水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偏折。
(2)试验:

空气
其他介质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3)、试验: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
(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8、 完成课本练习。
9、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小朋友,我是老师,当然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2
1、光的折射:
在介质表面发生,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布在法线的两侧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从水斜射进入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2、光的反射:
在介质表面发生。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布在法线的两侧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第2个回答  2006-10-28
光的折射 在介质表面发生,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布在法线的两侧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从空气进入水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从水进入空气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 在介质表面发生。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布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3个回答  2006-10-28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