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什么意思通俗讲

如题所述

介绍

什么是信托?

说到信任,综合来说,有三层意思:

信任这种行为;信任这样的公司;信任此类产品;首先,信任和保险一样,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信托诞生之初,其宗旨非常明确,即基于对乙方的信任,甲方将其财产委托给乙方保管。简单来说就是“先信任你再信任你”,这也是为什么信任在英文里叫“trust”,意思是信任。后来信托的目的更加纯粹,就是让那些专业人士为自己管理资产,让他们升值,于是就产生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概念,这八个字基本上成了大家描述现代信托行为的“官话”。

从上述信托的基本逻辑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信托至少要包含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这三个要素。委托人是刚才提到的甲方,也是信托财产的原所有人;受托人是乙方,通常是那些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当今社会,受托人是“信托公司”;受益人是最终享受信托投资收益的人。受益人可以是委托人本人(称为自益信托),也可以是第三方,如委托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这叫其他受益信托)。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开始的时候,一个完整的信托行为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组成的,也就是委托人必须有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的意愿。受托人拿到委托人的财产后,会想办法让其保值或增值,比如找一些好的项目投资等等。

目前,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这种逻辑是颠倒的。信托公司先去市场找那些好项目。经过一系列的考察,他们觉得ok可以投资,然后就会转身去市场融资。通过什么方式?信托公司会把要投资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产品来销售,然后这个产品就成了“信托产品”(比如XX TrustNo。XX信托计划)。同时,银监会还要求,该信托产品只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初始投资100万元人民币,不能公开宣传(宣传即广告)。

信托公司岗位属性的分类

了解了信托运作的基本逻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你去了信托公司,你在日常工作中会怎么做?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引入一个概念,就是岗位类型的划分。几乎每一个公司,无论行业还是规模,都可以分为三类:前台业务部门、中台支持部门、后台支持部门。每一类的性质、考核方式、工作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前台部门,在管理上把公司的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公司产生收入的部门,叫收入中心,另一类是只有成本没有收入的部门,叫成本中心。前台是前者,需要去市场找业务,比如金融市场部、金融投资部、机构业务部等。(在很多信托公司,营业部没有本质区别,各种业务都可以做。他们是有竞争力的,所以部门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和银行券商不一样)。

他们的薪酬结构和业务份额会占很大比重。如果生意成功,年终奖会很丰厚。当然,有提成的岗位也意味着其KPI考核也要看部门的业绩,也就是有业绩压力。每年部门的收入都要达到一定的门槛才能发年终奖,反之亦然,所以前台部门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另外前台平时出差,平时工作强度波动较大。生意来了,就忙了。一旦进入投后管理阶段或者没有业务可做的时候,就会相对轻松。一般来说加班不多。

中台部门存在的意义是支持业务部门做业务,属于成本中心(不是产生收入,是公司的成本),如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运营管理部、投后管理部等。这些部门都在办公室,几乎不出差,加班是常事(不同公司加班次数差别很大)。工资方面,中后台一般年底多发几个月。比如15薪是12 3,3表示年底3个多月。不同公司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后台部门是指那些支持整个公司正常运转的部门。几乎任何行业的公司都有,比如财务、人力资源、IT,本文就不做描述了。

信托公司等级分类

工作完了,再说职级。整个公司层面,其实整个金融行业差别不大。自上而下依次为: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执行总裁、(总裁助理)、总监、部门总经理、部门副总经理、(部门总经理助理)、高级经理、经理、(主管)、(专员)、助理,其他通常提供。上述体系中会加入不同部门职级的头衔,如信托经理、风控经理、合规总监等。

再来看看军衔晋升,这肯定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进公司一般都是助理,帮老师做点事。一般一年后,只要工作不是特别差,就可以升经理。一个经理成为高级经理一般需要2-3年,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在互联网上,去找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比较难。一方面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公司有没有漏洞可用,你懂的。另外,业务部门的职级含金量没有中后台部门高,因为业务部门的老板主要靠业绩挣钱,而不是靠行政职级。如果今年业务做得好,公司一秒钟给你一个CEO的职位,但如果明年业绩不好,一秒钟把你贬为老百姓也很正常,而中后台纯粹是靠资历积累。这个过程比较慢。

信托从业者每天都在做什么?

通过一个事业单位的新兵视角,以一个项目从诞生到完成为主线,看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其实业务部门内部也是有岗位分工的。既然要做生意,第一件事就是去市场找可以做的生意。这个工作叫“承包”。而刚入行的白人通常没有这种资源。业务从哪里来?别怕,还有一种岗位叫“承接”,就是别人把业务带进来后,直接做后续工作就好了。毕竟,承包依赖于资源,

要谈判,通常都是团队长,一个承揽会带几个承做,这就是团队的概念。

一个项目通常分为“尽调”、“立项”、“审批”、“交易”、“发行”、“投后”六大阶段。

那么现在业务来了,恒大地产要在成都东二环盖个楼盘,需要融资5个亿,这时候,团队会出差到成都去实地考察这个项目,学名叫做“尽职调查”,这就是尽调阶段:

去考察这家开发商的实力,如通过和高管访谈了解历史沿革、通过查阅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查阅章程和企查查等渠道了解股东北京、通过查阅公司的各个证照来核查开发资质等;考察这个楼盘本身的状况,如通过地图分析楼盘的区位好不好、查阅项目的四证全不全、考察整个城市的宏观因素(如地产政策、周围楼盘的房价等)、实地去施工现场走访查看项目施工进展等。尽调的方式和细节非常繁多,以上仅为举例,尽调其实也是反映一个信托经理业务功底的最佳方式。

完了之后就进入立项阶段,也就是回办公室写《立项报告》和《尽调报告》,整理各种尽调时获取到的资料,比如开发商证照、《验资报告》、《审计报告》、《项目工程进度表》等复印件、项目实拍照片等。随后将一系列资料一并提交到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做审查,这就是审批阶段。这俩部门要看这个项目风险是否可控、交易是否合规,如果通过,就要去“信托审批委员会”向公司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俗称上会,领导会投票决定这个项目是否能做,如果投票通过,叫做项目过会,也就可以进行交易部分的工作了。

在交易阶段,首先,信托经理要亲自撰写本次交易涉及到的所有合同,比如《信托贷款合同》、《土地抵押合同》、《保证担保合同》等,别担心,公司通常是会提供合同模板的,不是法律专业的童鞋完全可以比葫芦画瓢地写,当然,这里也要有意识地慢慢积累法律方面的素养,比如如何运用法言法语等,所以基本上干个几年业务,你就是半个律师,这算是本行业的一个副产品或者说是福利。

在合同撰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次与公司内部法务部和企业就合同的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这个过程很恶心,其实就是看谁更强势,定稿之后,去找开发商盖章签字就完了。此外,一般项目都会涉及抵质押等风控措施,那么信托经理也要亲自去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工商局等地办理抵质押的手续。有的公司要求所有的合同文本必须进行“强制执行公证”,那么我们也要去公证处来办理公证手续。总之这个部分杂七杂八比较多,容易出披露,也就挺考验耐心和是否细心。

交易阶段完了之后,一个信托产品也就包装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产品的发行,也叫募集、或募资,毕竟信托公司本身是没有钱的,这5个亿从哪儿来,当然就要从市场上来募集,其实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是这个逻辑。募集通常有两个方式,一是信托公司直销,二是找外部机构代销。大一点儿的信托公司都会养一帮销售,他们的任务就是去市场上找高净值客户,把业务部门包装出来的信托产品给卖出去,这是直销。

代销是找其他机构,比如银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近些年很火的行业,有机会跟大家细说)来帮助我们销售,这个时候,信托经理就要到这些机构来做路演(或者说是培训),去跟他们讲这支产品的细节、亮点,让销售充分理解后,才能更好地去跟客户讲。总之从开始一直到这个阶段,整体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很多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

募集期长短不一,好的产品需要抢,来的晚了都买不到,底层项目不怎么地的可能挂1个月都没几个人愿意买。等募集完毕之后,信托公司把5个亿一并划款至恒大的账户,这就进入到了投后管理阶段。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定期向开发商的高管打打电话做做访谈,了解下项目进展,定期去网上查查有没有舆情、去人民银行差企业的《征信报告》、去法院网查企业有没有涉诉等,有的信托公司还要求定期实地去考察项目进展等。

这个阶段的工作量明显就小了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定期做的,此外就是等着融资方到期还钱就是了。当然,如果融资方还不上,也就是项目出了风险,那么恭喜你,你解锁了隐藏阶段,也就是保全处置阶段,这就比较尴尬了,不良资产处置从某种程度上看能力也看运气,这就是后话了。

后记、就业建议及跳槽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托——这类不太为非业内人士所熟悉的机构其实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有其不可替代性,对于毕业生来说,信托公司也是非常值得去尝试申请的一类机构,不管从背景建设、能力提升,还是薪酬待遇上,大的信托公司完全不亚于那些头部券商。

需要提示的是,由于银保监会一直没有放开信托牌照的限制,以至于目前中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且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新增,这个数字比起银行、券商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就致使信托公司因其稀缺性而提高了招聘的门槛。头部信托公司,比如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光大信托这种排名前10的,学校不是国内前20或全球前100的基本没戏,研究生Only,有各种证书更好,但不是必须有。

专业方面,当然最好是商科相关专业,不过信托公司对这个并不是那么在意,笔者也见过学什么化学、英语、甚至国防的被招进来(PS:前提是人家的大学一定拿的出手)。此外,不仅信托,包括券商、基金在内,这些机构很喜欢学理科的(注意是理科,不是工科),比如物理、数学等等,有时甚至学理科的更有优势。这是头部的信托公司,排名相对靠后的当然各种要求会相对放宽,具体到什么幅度,这个因公司而异,大家自己体会。

大的信托公司一般聚集在一线城市,其它的也至少是在省会城市(PS:信托公司没有分公司的概念,只有总部一地),所以提三点就业建议:

如果你未来计划去北上广深就业,且背景还不错,那么大的信托公司将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起跑线;如果你想回家乡就业,家乡又不是北上广深,那么本省(一个省也就一两家)的信托公司也可以说是就业的首选;如果你的背景没有特别优秀,可以去挖掘一下排名相对靠中、靠后的信托公司,有个信托背景的工作经历,将大大为你以后的晋升和跳槽进行加持。

最后的最后再聊一聊非信托公司间的跳槽:

如果你是在信托做业务的,那么你可以去券商、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险的资管公司、四大AMC、地方AMC、各类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等等等,只要业务方向对口都可以去,银行难度较大,银行一般不要非银行的人;如果你做的是后台,那么答案还是上述这些机构类型,只不过你应聘的还是后台,因为金融机构们基本都有设诸如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运营管理部这些部门;前台和后台之间是可以互相转的;完全可以脱离金融机构去实体企业,企业们需要融资、需要投资、需要风险管理、需要法律合规,这个大家都懂。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持证人。曾就职于某头部信托公司,参与投资地产、基建等各类项目二十余个,累积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60亿元。现致力于财富管理行业,为高净值家庭实现资产配置、财富增值。

本文源自BestU留学社

相关问答:信托业发展前景

我国信托主要投向工商企业及证券市场类两大行业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资金信托投向的行业主要包括工商企业、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类、房地产类等。其中工商企业及证券市场类金额分别为4.16万亿元及3.35万亿元,占比合计超过50%。

再从我国资金信托投向行业的平均收益来看,房地产类、工商企业类及基础产业类平均收益排名前三。2021年平均收益分别达到7.33%、7.20%及7.03%。

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降速趋缓 平均收益有所下降

工商企业信托是指信托资金投向生产、服务和贸易等类型企业并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资金需求:并购资金、流动资金以及项目资金的信托计划,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性,支持企业发展需求。

2017-2021年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呈现先上升和下降趋势,2021年降至4.16万亿元,同比下降16.13%,这主要是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导致资金信托的规模整体下降所致。工商企业信托规模降速趋缓表明信托公司顺应监管导向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复苏反弹。再从平均收益来看,2021年,信托产品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平均收益有所下滑,下降至7.20%。

证券市场类信托产品波动发展 债券为最热赛道

2018-2021年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规模整体波动发展,2021年,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规模达3.35万亿元,同比增加48.23%,是实现正增长的投向领域。从平均收益的角度来看,2021年,信托产品投向金融市场领域的平均收益有所下滑,下降至5.25%。相较于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其他投资领域信托产品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受政策和市场综合作用影响。一是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收益与证券市场行情震荡密切相关,二是银监体系监管政策直接影响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收益,导致平均收益有所下滑。

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可分为投向股票、投向基金及投向债券三大类。2021年末,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结构中,投向债券市场规模最大,达到23531.96亿元,占比达70%,超过一半以上比重。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信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