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
1、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植物对pH值要求不严格,即可在很宽的范围内正常生长,而大多数植物在pH>9.0或<2.5的情况下都难以生长。
喜酸植物:杜鹃属、越桔属、茶花属、杉木、松树、橡胶树、帚石兰
喜钙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属、椴树、榆树等
喜盐碱植物:柽柳、沙枣、枸杞等
2、植物病虫害与土壤酸碱性直接相关:1)、地下害虫往往要求一定范围的pH环境条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龟子喜碱;2)、有些病害只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发作,悴倒病往往在碱性和中性土壤上发生。
3、土壤活性铝:土壤中的活性铝是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铝和土壤溶液中的铝离子,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对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长和演替有重大影响;在强酸性土壤中含铝多,生活在这类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铝甚至喜铝(帚石兰、茶树);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铝是有毒性的,如三叶草、紫花苜蓿,土壤中富铝时生长受抑制;研究表明铝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在正常范围内,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
2、土壤酸碱性与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关系:
(1)氮在6~8时有效性较高,是由于在小于6时,固氮菌活动降低,而大于8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2)、磷在6.5~7.5时有效性较高,由于在小于6.5时,易形成磷酸铁、磷酸铝,有效性降低,在高于7.5时,则易形成磷酸二氢钙;
(3)、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钾、钙、镁容易流失,导致这些元素缺乏。在pH高于8.5时,土壤钠离子增加,钙、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因此钙、镁的有效性在pH6—8时最好;
(4)铁、锰、铜、锌、钴五种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钼酸盐不溶于酸而溶于碱,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盐在pH5—7.5时有效性较好。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1、调节酸性土壤,最常用的方法是施加石灰,我国多施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而国外常用碳酸钙粉末。石灰使用量可参考潜性酸度计算,并根据石灰种类、性状、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种类及气候因子综合考虑。
过量使用石灰,会使有机质过度分解,导致土壤板结。
2、调节碱性土壤,常使用石膏(CaSO4)或硫酸亚铁或硫磺等
使用石膏是通过离子代换作用把土壤中有害的钠离子代换出来,在结合灌水使之淋洗出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