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评价的方法

如题所述

排列法,也称简单排列法、序列法、部门重要次序法,是由工作评价人员对各个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根据岗位工作相对价值的大小按升值或降值顺序排列,来确定岗位等级的一种工作评价方法。
(1)排列法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这些内容在第二章中已阐述过。
第二步,由工作评价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分别根据工作说明书,或者自己头脑中对该项工作的印象,对工作按照难易或价值大小的次序进行排列。
排列工作顺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卡片排列法,即将工作说明书用简明文字写在小卡片上,按次序排列起来。难度或价值最大的工作应排在一等,难度价值第二的排在二等。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工作难度价值并列同等,则排列在同一等级。具体做法是:先确定最高和最低的工作,再确定中等的,然后确定最高和中等以及最低和中等之间的等级。
另一种是成对比较排列法。例如,某部门有六个岗位的工作,分别称为甲、乙、丙、丁、戊、己。先将六项工作分别按横竖排列于上表内,然后运用“012”比较评价法对六项工作分别进行判断比较。具体办法是把每一岗位的工作与其他的五岗工作逐一比较,并做出不难、难度相同、难的判断。当判断为不难时,就做“0”记号;判断为难度相同时,就做“1”记号;判断为难时,就做“2”记号。最后,在表中“总额”一栏中加总出判断每项工作难度次数。 分类法,也称分级法或等级描述法,是事先建立一连串的劳动等级,给出等级定义;然后,根据劳动等级类别比较工作类别,把工作确定到各等级中去,直到安排在最后逻辑之处。
(1)分类法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是建立工作类别或级别。无论是对同一种性质的工作还是对包括各种性质工作在内的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目。等级的数目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组织规模大小、职能的不同和工资政策。在这一环节中,没有对所有单位都普遍适用的规则。
第二步,是等级定义,即给建立起来的工作等级做出工作分类说明。
等级定义是在选定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首先是确定基本要素,以便通过这些要素进行等级定义或分类说明。这些要素主要是:技术要求、智力要求、脑力和体力消耗程度、需要的培训和经验、工作环境。
接下来的工作是在选定要素的指导下进行等级定义。等级定义要为工作等级的评定分类提供标准,因此,要清楚地描述出不同等级工作的特征及其重要程度。一般等级定义的做法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等级的岗位开始的,因为这相对容易些。在分类定级中,对低级别的工作要求大致是:能够在领导者指导下处理简单的日常工作,很少或不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独立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对较高级别的工作要求依不同程度而定,包括文化素质、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责任,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中列出了五种分类等级,是根据工作名称并按升值顺序排列的。
三级职员:集中注意日常工作快速而准确,在监督下工作,可能或有可能对最后结果承担责任。
二级职员:不受他人监督,对工作细节十分通晓,有特别的工作技能。人员思想高度集中,特别准确、快速。
一级职员:必须具备二级职员的特点,承担更多的责任。
资深职员:从事技术性和多种多样的工作,偶尔要独立思考并从事困难的工作。这就要求具有特殊的办公室工作能力,并对所在部门的工作原则和业务基础有透彻的了解,在任何范围内都不受他人监督,工作只受有限的检查。人员:可靠,值得信赖,足智多谋,能够制定决策。
解释职员:那些从事或有能力完成工作的主要部分的人员。对工作的综合要求是更能独立思考,而且能够超出监督或日常工作的范围去考虑更深入的问题。
等级定义是分类法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要求极高,它必须使两个等级之间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大小显而易见。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等级定义花费的精力最多、时间最长。
第三步,是评价和分类,即由评价人阅读工作分类说明,并依据评价人对工作的相对难度、包括的职责以及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的理解,来决定每项工作应列入哪一等级。
如果上一步工作中等级定义精细明确,那么这一步工作就相当容易了。但如果定义含糊抽象,评价委员们理解不一,就会影响评价分类的准确性。所以重要的是要把上一步的等级定义做好。
在评价分类中,有一个比较容易的办法,是根据等级定义表明的特征,在每个等级中先选择一个代表性岗位,这样,评价委员们便有了评价其余工作岗位的参照系。随着评价的进行,对单个岗位的划等就变得容易起来了,因为前面划了等的岗位会使后面未划等的岗位都归入了等级,就可以确定每个等级的工资标准了。 因素比较法是一种比较计量性的工作评价方法,与工作排序法比较相似,因此可以将它看作是改进的工作排序法。因素比较法与工作排序法的第一个重要区别是排列法只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比较各种工作,而因素比较法是选择多种报酬因素,然后按照每种因素分别排列一次。因素比较法与工作排序法的第二个区别是因素比较法是根据每种报酬因素得到的评估结果设置一个具体的报酬金额,然后计算出每种工作在各种报酬因素上的报酬总额并把它作为这种工作的薪酬水平。
(1)因素比较法的步骤。因素比较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
第一,在每一类工作中选择标尺性工作作为比较的基础。所选择的标尺性工作应该是那些在很多组织中都普遍存在、工作的内容又相对稳定同时其市场流行工资率公开的工作。标尺性工作的基本工资是固定的,其他报酬根据基本工资的水平进行调整。
第二,把一个工作类别中包括的各种工作的共同因素确定为补偿因素,这些补偿因素可能包括责任、工作环境、精力消耗、体力消耗、教育水平、技能和工作经验等因素。
第三,根据标尺性工作所包括的各种补偿因素的规模确定各种标尺性工作在各种补偿因素上应该得到的基本工资,其水平应该参照市场标准,以保证企业报酬体系外部公平性的实现。各种标尺性工作在各种补偿因素上应该得到的报酬金额的总和就是这种标尺性工作的基本工资。第四,将非标尺性工作同标尺性工作的补偿因素逐个进行比较,确定各种非标尺性工作在各种补偿因素上应该得到的报酬金额。这一步骤确保了各种工作之间的内部公平性。第五,将非标尺性工作在各种补偿因素上应该得到的报酬金额加总就是这些非标尺性工作的基本工资。 计点评分法又叫点数法。点数法是把工作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出来的结构化量表对每种工作要素进行估值。点数方法是目前国外的公司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工作评价方法,在开展工作评价的组织中有一半以上采用的都是点数法,近几年中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大多采用的是点数法。
应用点数方法进行工作评价的步骤一般是: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第二步,选择报酬因素。所谓的报酬因素指的是能够为各种工作的相对价值的比较提供依据的工作特性。常见的报酬因素包括技能、责任、工作条件和努力程度等。一般在工作评价委员会确定报酬因素时,会根据相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来选择报酬因素。根据情况需要,所选择的报酬因素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包含很多个。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报酬因素的数目一般在3到25种之间,典型的情况是10种左右。第三步,为各种报酬因素建立结构化量表,来反映各个等级之间的程度差异。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委员会要把每种报酬因素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分为若干等级,按照每种等级差异的大小分别赋予一个相应的点数。在各种等级中,应该给出工作岗位的若干例子,以此作为标尺性工作。
为了使设计出来的量表具有合理的结构,评价委员会首先需要为各种报酬因素的重要性赋予一个权重,报酬因素的权重是与这种因素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相一致的。假定工作评价委员会决定使用技能、努力、责任和工作条件四种报酬因素,然后决定他们要使用的总点数,如1000。然后根据各种补偿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分配这些点数。假设技能的权重被确定为20%,那么将有总共200点分配给技能。如果技能被划分为10个等级,每提高一个等级点数增加20点,那么,一项需要掌握最低等级技能的工作在技能方面就应该得到20点,而一项需要掌握次低等级技能的工作在技能方面就应该得到40点,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工作需要最高等级的技能,那么它在技能方面就应该得到200点。按照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努力程度、责任和工作条件进行同样的处理。在设计结构化量表的过程中,每种报酬因素划分的各个相邻级别之间的差距最好相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