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元首访问国外时,欢迎礼礼炮都是鸣21响呀?

如题所述

1. 礼炮鸣放作为敬礼的方式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
2. 当时,由于火炮装填速度缓慢,军舰鸣放礼炮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战斗力,因此用礼炮表示没有敌意。
3. 英国军舰每鸣放一响礼炮,陆上炮台要鸣放三响作为回礼,军舰最多鸣放七响,因此陆上最多回敬二十一声。
4. 后来,使用硝酸钾代替硝酸钠后,军舰也以鸣炮二十一响为最高礼节。
5. 这一敬礼方式后来演变为陆上礼节,目前多用于外交场合,迎送国家元首时鸣放二十一响礼炮。
6. 政府首脑鸣放十九响,副首脑鸣放十七响。
7. 鸣响礼炮二十一响作为最高礼仪的习俗起源于英国,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像它们礼炮致礼。
8. 作为回礼,英舰一般鸣礼炮七声,但英国军舰鸣一声礼炮,别国应报三声,因此产生了三七二十一声礼炮的习俗。
9. 随着英国的衰落,英舰开始改为鸣响二十一响礼炮,以示平等,实则是对昔日辉煌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10. 鸣放礼炮的规格在不同国家的盛大庆典中有所不同,美国国庆日鸣放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
11.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共鸣放54门大炮齐鸣28响。
12. 在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的最高规格是21响,一般为国家元首鸣放,其次为19响,为政府首脑鸣放,再其次为17响,为副首脑或总理鸣放。
13. 有些国家在鸣放礼炮的规格上区分不那么细。
14. 1984年2月起,中国政府决定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恢复鸣放礼炮。
15. 礼炮仪式起源于法国的中世纪,当时为了迎接一位从前线凯旋归来的皇帝,鸣放了101响礼炮,从此101响的传统就沿袭下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