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路的历史长河中,淞沪铁路曾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上海城市交通的变迁,它正面临着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2000年,随着明珠线的开通,原淞沪铁路的南段(老北站至江湾)和北段(何家湾至吴淞大桥)已经完成了拆除,标志着这一历史篇章的结束。目前,仅剩江湾至何家湾的部分作为沪宁铁路的支线,仍然在发挥着有限的作用,保持着昔日的痕迹。
淞沪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76年,当时由英国怡和洋行主导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了从吴淞码头至上海的窄轨铁路,因其途经蜿蜒的吴淞江而得名。这条铁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长14.5公里。然而,清政府在第二年就赎回并拆除,这段铁路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直到1897年,清政府再次投入官款,按照原有线路重新建设,将终点延长至河南北路,总长度增加至16.09公里,于1898年重新启用,这段铁路的故事得以延续。
尽管淞沪铁路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交通线路,但它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一段段历史的记忆。它的兴衰变迁,反映出时代的更迭和城市规划的演变,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