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回答孩子提问“为什么要读书”,才能正确引导?

如题所述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读书”时,父母的回答或影响他们一生

在孩子三观建立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入,这使得他们对于周遭的一切都开始萌生出新的看法。与此同时,父母的引导对于他们观念以及看法的形成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问“为什么要读书”时,父母给予的应对反应很有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读书的喜恶、态度以及积极性。

而喜欢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份充满惊喜的馈赠,读书可以帮助孩子打开眼界,可以帮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除此以外,读书还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格局,理想追求、未来规划,甚至于还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关系、亲子情感等等。

当孩子提出读书困惑时,父母的发问其实也是一次掌握教育主导权的契机。如果父母的话可以对孩子有所触动,那么这会为他们未来的成长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当然,这种触动来得越早父母就越有主动权,孩子们在执行力方面也会更为愿意配合。

面对孩子的读书困惑,家长们应该恰当引导?

1. 让孩子觉得读书“好玩”

对于孩子而言可以获得即时快乐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行动积极性。所以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父母可以从帮助其感受到书中的即时快乐入手,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盲目追求知识的高深远不如体验浅白生动的内容更加能够得到他们的青睐。

同时,父母们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喜好,结合其喜好挑选阅读书籍,这样更容易得到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和回应。

2. 帮助孩子找到“读书目标”

当孩子对于读书抱有一定的目的性时,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就会被激发。比如说,孩子试图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比较专注。所以想要改变孩子对于读书的厌恶和抵触,“读书目标”的成功寻找和确定可以帮助父母走出一条教育引导的“捷径”。

3. 引导孩子获得“读书成就感”

成就感可以激励孩子自发地进行重复活动,当孩子可以在读书后获得成就感,他们这种情感上的满足就会支撑他们战胜读书的“苦”。

家长们可以试着为孩子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来自外界的好评,这种即时的成就感看似有些“肤浅”,但是却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行动力


读书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变成一个阅读的机器,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也要懂得将其融入生活,在内化和外化的双重影响下实现知识内容的吸收以及阅历体验的积累。被逼迫进行的阅读远不如自发阅读的受益更大,建立良性循环才是教育的秘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有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她的班级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孩子叫做田野,10岁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田野的父母也是头疼,平时得对孩子三催四劝,才能把他“请”上书桌学习。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发现田野在试卷的作文处留下空白,里面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老师,读书有什么用?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爸爸妈妈说以后我读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老师才恍然大悟,田野平时总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归根到底是他想不通读书的作用。孩子有了心结,自然没办法爱上学习。而他扬言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这句话更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吧!2第二天课堂上,这位老师忍不住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果然,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他们眼神迷茫,有个学生更是说:“我爸妈让我读书,我就读书。”这位老师合上课本,走到学生中间,说:“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爷爷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上读书。有一天,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老爷爷指着角落的篮子说:“这个篮子是放煤炭的,你带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笑着并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男孩跑得飞快,但他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男孩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爷爷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男孩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3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又对学生们说:“我们读书就是这样的。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就更懂得开动脑筋。有一个同学偷偷告诉我,他长大想去放羊。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读书,天天去放羊,一辈子都干不了别的。

如果我们努力读书,我们就会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照顾羊,怎么样把羊养的健健康康,怎样把羊卖出最好的价钱。这样我们才能更喜欢放羊,甚至成为放羊专家,对吗?

所以,做任何事,读书都是基础。我们是为自己读书的,不为别人。”

学生们纷纷点头,就连厌学孩子田野,也眼神闪烁着光。

从那天开始,这个问题学生再也没有做过小动作,上课变得更加专心了。连家长都跟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主动写作业了,真神奇。

这个小故事的效应为什么会这么大,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读书有什么用,大部分家长熬过应试教育,也不一定能够说出答案,解决孩子的困惑。结果孩子反而产生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错误念头。

每个孩子应当是为自己读书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