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如题所述

  班主任工作辛苦繁琐,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总结 最核心的工作是管理好学生的心。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的相关技巧,欢迎阅读。

   班主任管理班级技巧:率先垂范,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巧抓规范,身教胜于言传。入学之初,发现地上有垃圾我会弯腰拾起,黑板讲桌没擦净我就亲自擦干净,物品摆放不整齐我亲自给学生摆,我没有一味地责怪学生,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做得像我一样了。看到教室干净整洁,两休纪律井然,我认识到:人格的力量是无声的,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学会攻心,战无不克

  班主任管理班级技巧:班主任要具有亲和力。

  如俯下身子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唠唠话儿;或者写张小纸条,悄悄递给学生。学校每次发苹果或者合适的时候我都会拿到教室分给学生,东西虽然很普通,但是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工作几年来,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就是老师不必每时每刻在学生跟前板着脸,要有张有弛,要学会向学生展露发自内心里的微笑,让学生觉得你可以亲近,让他们愉快的学习,这也才是我理解的“亲其师,信其道”。

  班主任管理班级技巧:欣赏学生,多赞美学生。

  我在班级里很少点名批评学生,发现问题我就单独解决,而一旦发现优点,尤其是差生的闪光点,我会大张旗鼓的表扬,表扬到他不好意思为止,这样会使全体学生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

  班主任管理班级技巧:做一个有激情的班主任。

  学生三年艰苦的高中求学生活,激情是保证他们不断前进的最根本的动力,一个班级是否有激情,关键要看班主任是否有激情,看班主任如何调动学生的激情。本学期开学第一天的班会,我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给学生播放了河北衡水二中的 高考励志 视频,那震撼人心的跑操与备考场面,以及来自全国45所重点大学的学长们的祝福与欢迎,深深地触动了学生,让假期里麻木的神经受到了冲击,我看到有的学生低下了头摩拳擦掌,效果不错。前几天我在语文课上自己激情配乐朗诵了一篇励志性 散文 《迎接生活》,再次号召学生倾情投入到学习的大潮中来!

  班主任管理班级技巧:创设正确鲜明的舆论导向。

  我经常给学生找读一些励志性的小 文章 ,发现班级有问题,可以发一篇小短文 教育 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使学生如沐春风,明辨是非,积极向上,胜过唠唠叨叨一节课。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3

班级的氛围,是一个班级成绩的关键,也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基本阵地,更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管理好班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多班主任,为了方便于自己的管理,会主动树立起同学敌对的关系。比如教唆同学出卖同学,互相打小报告。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老师的管理与班级的纪律的,可是教育工作者,除了管理之外,更多的是要建设学生的良好品质与正确的人生观,这种扭曲的方式,只能说是害人害己。

二、善用合适的管理工具——接龙管家

详细说班级管理,可以分为各种通知的下发、信息的收集、作业的收集,纪律表现的评比等。像平时学校需要收集的一些信息,老师发给家长后,总有家长不提交,老师还需要一个个的去核对谁没交,老师也累家长也烦,这就容易引起家校矛盾。我现在都使用接龙管家小程序,一条通知找到对应模板点两下直接发给学生家长,谁交了谁未交一目了然,像什么收通知发信息、收作业、收班费我都在用这个,家长也会觉得老师事做的漂亮,专业度高。有时候家长对老师认可,管理好班级,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

三、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修养,也是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要保持平等、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不要以为自己比学生高一头,就会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班主任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就会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并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这样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四、班主任要善于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的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班上的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研究对策。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对症下药。这一点在我班有几个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如果他们的家长能主动配合,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另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如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家表现和在校情况;在家访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在校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