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什么会黑?

如题所述

天空之所以在夜晚变黑,是由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地球自转:白天时,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并反射,使得地表和大气中充满了阳光。然而,当地球自转转向使得观察者背对太阳时,太阳的光线不再直接照射到地面,导致地表和大气中的阳光逐渐减弱和消失。
2. 大气散射:白天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会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但在夜晚,当没有太阳光线直接照射时,大气散射作用减弱,导致天空变得黑暗。
3. 遮挡效应:夜晚地球自转后,地球自身和地球上的建筑物、山脉等物体遮挡了背面的星光和远处的光源,使得观察者在地表上所看到的天空变得黑暗。
4. 星空和银河:尽管天空变得黑暗,但在没有明亮光源的地方,观察者可以看到星空中的恒星和星系,甚至还有银河系的光芒,这些光亮构成了夜晚的壮丽景象。
总结起来,天空在夜晚变黑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线不再直接照射地面,大气散射减弱,加上遮挡效应,使得观察者在地表上所看到的天空没有明亮的光源而呈现黑暗。但夜晚的天空依然美丽多彩,呈现出星空和星系的绚丽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31
为了搞清楚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科学家们有多拼这个话题。第一个用科学方法来论证这个问题的人是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他认为,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亘古以来,宇宙会出现无数颗恒星发射的光芒,我们看到的天空底色应该是无比明亮的。但事实是,我们看到的并非这样,说明宇宙是有限的。尽管我不同意开普勒的推理,但毫无疑问的是,即使以今天的科技,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有限的宇宙。(虽然没看到的不等于不存在,但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才是科学的态度。)开普勒物理学一个让人信服的地方就是可以对物质和运动进行定量计算,对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当然也要去发挥一下他们的特长。第一个尝试对宇宙进行定量计算的是18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1720年,哈雷以宇宙无限假设且恒星在宇宙中均匀分布为前提,计算了这个假设宇宙中所有恒星所发出的亮度。他以地球为中心,把宇宙分割为一层层的同心球壳。这些球壳的容积等于4π倍半径的平方与球壳厚度的乘积。哈雷由于恒星的亮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恒星亮度与恒星数量的乘积并不受距离的影响。换句话说,距离变远导致的恒星亮度减弱,抵消了由于半径增加,容纳恒星数量更多带来的亮度增加。所以,所有球壳内的恒星都是以相同的方式给地球照明。如果把这些光亮加起来,则其总和是无限的,这被称作无限光亮假设。我们看到,这个结论,与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夜是黑的相矛盾,由此假设错误,因此宇宙是有限的。(逻辑学上,这叫做反证法)由此可见,开普勒实在是太聪明了。膨胀的宇宙但哈雷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恒星的亮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减弱速度要比由于恒星数量增加造成的亮度增加快。这样的解释,就保证了哈雷的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一致,并且保留了宇宙无限这个假设。还有没有其它可能呢?如果宇宙的光亮总和是无限的,是因为有一种介质吸收了恒星的光,才导致地球夜晚的黑暗呢?另一个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谢尔(179--1871)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星际介质吸收了恒星的光,就一定会升温,那么这个介质就会发亮。到此,无限光亮假设被推翻。很显然,关于宇宙无限的假设到此仍然与黑夜的真实存在构成明显的理论矛盾。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奥博斯于无限宇宙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近地恒星可能会遮住距离遥远的恒星。因此,并不是无数的恒星就能带来无限的光亮,而只是最靠近地球的那些。因此,夜空背景的亮度也不是无限的,而是和一颗恒星表面的亮度相同。假设恒星体积都与太阳相同,奥博斯算出这个极限距离为1022光年。现在,宇宙是不是无限,已经对于为什么夜是黑色的没有影响了,因为如果它比这个视觉极限距离更大,那么天空应该和一颗恒星表面的亮度一样。1861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冯马德勒提出,由于光速是有限的(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通过观察木星的卫星运动得出的结论),宇宙的年龄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所有的恒星,只能看到那些距离地球低于光在宇宙年龄增长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的光我们都无法看到,这个距离被马德勒称为天际线。1901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运用物理学原理计算出了恒星的寿命,从而证明了马德勒的观点。但开尔文那时候并没有诞生量子力学,所以开尔文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他算出的太阳寿命大约是3000万年。这与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依据地质学和博物学测算的地球寿命大相径庭,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达尔文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让佩兰和英国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能力来自原子核的理论。几年之后,德国物理学家汉斯贝特用热核聚变反应解释了太阳发光的原理。贝特的计算表明,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体积比太阳大的恒星寿命更短,因为它的亮度更高,消耗核能的速度和它体积的立方成正比。我们无法看到距离我们超过100亿光年的恒星,因为它们的光还没有传播到地球,这就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的恒星数量明显减少。核聚变现在把贝特的计算结果重新代入到奥博斯的推理过程中,就能回答夜晚为什么是黑的问题了。在假设恒星均匀分布在宇宙中这个前提下,所有同心球壳中恒星可以带给夜晚的天空同样的亮度,当观察半径为10^10光年时,天空的亮度则为黑色。简单说来,夜空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距离我们足够近的恒星,更远球壳的光传播到地球的时间短于它们的寿命。正是由于光速的有限性以及恒星寿命的有限性这两个同时存在的因素,才导致了我们只能看到无限宇宙的一小部分。天际线(哈勃球之外)阻隔了我们对宇宙光线的感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31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当然太阳照不全地球也正因如此当太阳照向地球一面那么另一面就是黑夜,天黑只是地球的正常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