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利用率问题

煤炭利用效率的含义,煤炭利用效率的测量方法
论文需要
经济学论文 谢谢 第一个问题是概念 谢谢

您好!
煤炭的利用效率一般是25%-35%,利用好的只不过是45%左右。
从论文的角度来说是如何把它的利用率提高,使它充分燃烧和它燃烧热的利用。
1、粉碎它,令它充分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利用余热把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加热;
3、保温;
4、加氧。
等。
论文中还要考虑到为了提高它的利用效率而增加的设备的能耗。还要消除煤炭燃烧时对环境的危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0
挥发份产率: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19
煤炭利用最好先做成焦炭。在焦化过程中会出许多付产品。煤焦油又可以分解出苯和一系列化工产品,所以利用率最高。如果把煤直接燃烧,效率最低了哇!
第3个回答  2010-04-19
第一节煤炭指标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个指标: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第五个指标: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第六指标: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1.4比重液分选后的浮煤的发热量(或灰分不超过10%的原煤的发热量)。成煤时代最晚煤化程度最低的泥炭发热量最低,一般为20.9~25.1MJ/Kg,成煤早于泥炭的褐煤发热量增高到25~31MJ/Kg,烟煤发热量继续增高,到焦煤和瘦煤时,碳含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挥发分的减少,特别是其中氢含量比烟煤低的多,有的低于1%,相当于烟煤的1/6,所以发热量最高的煤还是烟煤中的某些煤种。 鉴于低煤化度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的变化较大,所以,一些国家常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作为区分低煤化度煤类别的指标。我国采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来划分褐煤和长焰煤。
(1)发热量的单位
热量的表示单位主要有焦耳(J)、卡(cal)和英制热量单位Btu。 焦耳,是能量单位。1焦耳等于1牛顿(N)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位移所做的功。 1J=1N×0J 1MJ=1000KJ
焦耳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采用的热量单位,也是我国1984年颁布的,1986年7月1日实施的法定计量热量的单位。煤的热量表示单位:J/g、KJ/g、MJ/Kg
卡(cal)是我国建国后长期采用的一种热量单位。1cal是指1g纯水从19.5C加热到20.5C时所吸收的热量。欧美一些国家多采用15Ccal,即1g纯水从14.5C加热到15.5C时所吸收的热量。1cal(20Ccal)=4.1816J 1cal(15Ccal)=4.1855J
1956年伦敦第误解蒸汽性质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蒸汽表卡的温度比15Ccal还低,其定义如下:1cal==4.1866J 从上看出,15Ccal中,每卡所含热能比20Ccal还高。
英、美等国家目前仍采用英制热量单位(Btu),其定义是:1磅纯水从32F加热到212F时,所需热量的1/180。 焦耳、卡、Btu之间的关系 1Btu=1055.79J(≈1.055×1000J) 1J=9471.58×10的负7次方Btu 20Ccal/g与Btu/1b的换算公式: 因为1Btu=1055.79J,1B=453.6g 所以1Btu/1b=1/1.8cal/g1cal/g=1.8Btu/1b
由于cal/g的热值表示因15Ccal或20Ccal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国际贸易和科学交往中,尤其是采用进口苯甲酸(标明其cal/g)作为热量计的热容量标定时,一定要了解是什莫温度(C)或条件下的热值(cal/g),否则将会对燃烧的热值产生系统偏高或偏低。为了使热量单位在国内外统一,不须以J取代cal作为煤的发热量表示单位。
(2)煤的各种发热量名称的含义
a.煤的弹筒发热量(Qb)
煤的弹筒发热量,是单位质量的煤样在热量计的弹筒内,在过量高压氧(25~35个大气压左右)中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规定为25C)。
由于煤样是在高压氧气的弹筒里燃烧的,因此发生了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进行的热化学反应。如:煤中氮以及充氧气前弹筒内空气中的氮,在空气中燃烧时,一般呈气态氮逸出,而在弹筒中燃烧时却生成N2O5或NO2等氮氧化合物。这些氮氧化合物溶于弹筒税种生成硝酸,这一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另外,煤中可燃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SO2气体逸出,而在弹筒中燃烧时却氧化成SO3,SO3溶于弹筒水中生成硫酸。SO2、SO3,以及H2SO4溶于水生成硫酸水化物都是放热反应。所以,煤的弹筒发热量要高于煤在空气中、工业锅炉中燃烧是实际产生的热量。为此,实际中要把弹筒发热量折算成符合煤在空气中燃烧的发热量。
b.煤的高位发热量(Qgr) 煤的高位发热量,即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实际上是由实验室中测得的煤的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和硝酸生成热后得到的热量。
应该指出的是,煤的弹筒发热量是在恒容(弹筒内煤样燃烧室容积不变)条件下测得的,所以又叫恒容弹筒发热量。由恒容弹筒发热量折算出来的高位发热量又称为恒容高位发热量。而煤在空气中大气压下燃烧的条件湿恒压的(大气压不变),其高位发热量湿恒压高位发热量。恒容高位发热量和恒压高位发热量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一般恒容高位发热量比恒压高位发热量低8.4~20.9J/g,实际中当要求精度不高时,一般不予校正。
c.煤的低位发热量(Qnet) 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扣除煤中水分(煤中有机质中的氢燃烧后生成的氧化水,以及煤中的游离水和化合水)的汽化热(蒸发热),剩下的实际可以使用的热量。 同样,实际上由恒容高位发热量算出的低位发热量,也叫恒容低位发热量,它与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时的恒压低位热量之间也有较小的差别。
d.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maf)
恒湿,是指温度30C,相对湿度96%时,测得的煤样的水分(或叫最高内在水分)。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指煤在恒湿条件下测得的恒容高位发热量,除去灰分影响后算出来的发热量。 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是低煤化度煤分类的一个指标。
(3)煤的弹筒发热量的测试要点见GB213-87。
(4)煤的高位发热量计算
煤的高位发热量计算公式为: Qgr,ad=Qb,ad-95Sb,ad-aQb,ad
式中: Qgr,ad——分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J/g;
Qb,ad——分析煤样的弹筒发热量,J/g;
Sb,ad——由弹筒洗液测得的煤的硫含量,%;
95——煤中每1%(0.01g)硫的校正值,J/g;
a——硝酸校正系数。Qb,ad≤16700J/g,a=0.001 16700J/g<Qb,ad<25100J/g,a=0.0012 Qb,ad>25100J/g ,a=0.0016 当Qb,ad〉16700J/g, 或者12500J/g<Qb,ad<16700J/g,同时,Sb,ad≤2%时, 可用St,ad代替Sb,ad。
(5)煤的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Qnet,ar=(Qgr,ad-206Had)(100-Mar)/(100-Mad)-23Mar
式中: Qnet,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J/g;
Qgr,ad——分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J/g;
Had——分析煤样氢含量,%;
Mar——收到基水份,%;
Mad——空气干燥基水份,%。
(6)煤的各种基准发热量及其换算
a.煤的各种基准得发热量 如上所述,煤的发热量有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每一种发热量又有4种基准,所以 煤的不同基准的各种发热量有3×4=12种表示方法,即:弹筒发热量4种表示方式: Qb,ad——分析基弹筒发热量; Qb,d——干燥基弹筒发热量; Qb,ar——收到基弹筒发热量; Qb,daf——干燥无灰基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4种表示形式: Qgr,ad——分析基高位发热量; Qgr,d——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Qgr,ar——收到基高位发热量; Qgr,daf——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低位发热量4种表示形式: Qnet,ad——分析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daf——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
b.煤的各种基准的发热量间的换算 煤的各种基准的发热量间的换算公式和煤质分析中各基准的换算公式相似。如: Qgr,ad=Qgr,ad×(100-Mar)/(100-Mad) Qgr,d=Qgr,ad×100/(100-Mad) Qgr,daf=Qgr,ad×100/(100-Mad-Aad-CO2,d) 式中: CO2,d——分析煤样中碳酸盐矿物质中CO2的含量(%),当CO2含≤2%时,此项可略去不计 Qgr,maf=Qgr,ad×(100-M)/(100-Mad-Aad-Aad×M/100)
式中: Qgr,maf——恒温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M——恒湿条件下测得的水分含量,%。
“高位发热量是:是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和硫酸校正热后的发热量。
低位发热量是: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
换算关系如下:Qnet,ar=(Qgr,ad-206Had)(100-Mar)/(100-Mad)-23Mar单位应为 KJ/G

第二节煤炭运输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我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除了煤炭生产地发电和自用以外,近几年煤炭运输量每年大约在10亿吨以上。其中铁路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铁路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
煤炭是铁路运输的重点。煤炭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在铁路主要干线的货运量中,煤炭占了很大比重,“三西”(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主要外运通路上煤炭比例高达90%左右,大秦线为100%,京沪、京广线约为57%,一般线路也在30%以上。因此,铁路运输是影响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国50多年来,铁路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其运力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发电用煤和出口煤炭大幅度增长,铁路煤炭运量呈快速增长的势头,部分运煤通道(如大秦、丰沙大、石太铁路等)能力利用已处于超饱和状态。
随着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铁路运煤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003年,完成创纪录的88131万吨。2004年1-10月,完成82405万吨,同比增加近1亿吨,增长13.8%。预计全年可完成煤炭运量9.9亿吨以上,比2003年增加1.1亿吨,增长12.3%。
主要运煤通道情况
“三西”煤外运通道。“三西”地区外运铁路分为北路、中路和南路三个主要通道。北路的外运铁路包括丰沙大、大秦、朔黄、京原和集通线,主要运输大同、平朔、准格尔、河保偏、神府、东胜、乌达、海勃湾等矿区和宁夏的煤炭。2003年外运煤炭23536万吨,其中车沙大线5032万吨、大秦线11566万吨、京原线1185万吨、集通线314万吨。中路外运铁路目前包括石太线、邯长线和太焦线,主要运输西山、阳泉、晋中和吕梁地区的炼焦煤和无烟煤,以及潞安、晋城和阳泉等矿区的煤炭。2003年外运煤炭10001万吨,其中石太线5660万吨、邯长线475万吨、太焦线38665万吨。南路的煤炭外运主要经南同蒲线、陇海线和侯月线,此外还通过西康线、襄渝线外运少量的陕西煤。2003年共外运煤炭3410万吨,其中侯月线1301万吨、陇海线1773万吨、西康线141万吨。在煤炭运输中,“三西”煤炭外运是重中之重,2003年煤炭外运量36947万吨。
出关运煤通道。包括京沈、京通和京承三条线路。1985-1997年出关煤炭运量一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之后由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运量呈下降趋势,2000年已降到1545万吨,2003年仅为1440万吨。
往华东地区的煤炭运输。目前进入华东的主要运煤铁路有陇海、石德、津浦、新荷、湘赣、京九、武九及麻城等7条铁路。2003年运往华东地区煤炭9585万吨,其中陇海线3387万吨,占35.3%;石德线和津浦线3354万吨,占35.0%;新荷线1423万吨,占14.9%;湘赣线505万吨,占5.3%;京九线566万吨,占5.9%;武九线140万吨,占1.5%;麻城线210万吨,占22%。
铁路煤炭运输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发展规划,结合铁路煤炭运输通路外运的实际状况,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同(含内蒙古西部)、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河南、兖州、两淮、贵州、黑龙江东部等十个地区,这些地区将成为亿吨产煤区。为确保煤炭运输需求,将以这十个地区为煤运基地,通过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大能力煤运通道。2003年十大基地煤炭产量12.27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0.3%,外运量6.46亿吨,占铁路煤炭运量的73.3%。根据规划,预计到2010年,十大煤运基地对外运输能力达到12亿吨左右。各主要运煤通道规划为:
大秦铁路。全长653公里,货运能力1亿吨,能力利用率已达120%。计划通过更换机型、延长到发线有效长、供电增容和对两端编组站进行扩建配套,使货运能力提高到3亿吨以上。
丰沙大铁路。全长354公里,货运能力6500万吨(客车24对),能力利用率已达98%。计划修建集宁至张家口铁路,并对京包线进行扩能改造,将丰沙大铁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货运能力可提高到8500万吨左右。
集通铁路。全长942公里,货运能力1000万吨。计划进行扩能改造,货运能力提高到1500万吨左右。
神朔黄铁路。全长802公里。2004年10月完成全线双线自动闭塞改造工程后,货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
石太铁路。全长231公里,货运能力75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7%。计划修建青岛至太原客运专线,将既有石太铁路全部用于货物运输,货运能力可提高到1亿吨左右。同时,完成石德、肢济线电化改造,建成忻河线电气化及河边至东冶联络线,形成一条山西中部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
侯月铁路。全长252公里,货运能力8000万吨。计划进行扩能改造,货运能力提高到1亿吨左右,其中考虑7000万吨能力用于太原基地煤炭外运。
邯长铁路。全长220公里,货运能力1500万吨。计划在完成阳涉二期工程基础上,对邯长、邯济铁路增建第二线,使货运能力提高到8000万吨左右,其中考虑4000万吨能力用于太原基地煤炭外运。
京原铁路。全长437公里,货运能力18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5%。计划进行扩能改造,货运能力提高到2000万吨左右。
太焦铁路。全长434公里,货运能力50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5%。计划在完成电化的基础上,对太焦铁路进行扩能改造,使货运能力提高到9000万吨左右。考虑邯长、邯济通道可提供4000万吨煤炭外运能力,总能力可达1.3亿吨。
陇海线。郑州至西安段全长511公里,货运能力4900万吨,利用率已达100%。计划修建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并对包头至西安铁路增建第二线,将既有郑州至西安段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货运能力可提高到1亿吨左右。
侯西铁路。全长约288公里,货运能力1500万吨,能力利用率为30%-40%。计划进行扩能改造,货运能力提高到2000万吨左右。
西安至南京铁路。全长约1086公里,已于2004年投产运营。设计为单线,西安至南阳段电力牵引,南阳至南京段内燃牵引,货运能力2000万吨。计划增建第二线,货运能力可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
西康铁路。全长约260公里,现为单线,货运能力14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计划增建第二线,货运能力可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
京广线。郑州至广州段全长1605公里,货运能力70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5%。2003-2007年需修建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2007年以后需修建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将既有铁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货运能力可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可用于煤炭运输能力为6000万吨。
焦柳线。洛阳至石门段全长810公里,货运能力5000万吨左右,能力利用率40%-50%。计划进行电化改造,货运能力可提高到8000万吨以上,其中可用于煤炭运输能力7000万吨。
京沪铁路。全长1463公里,货运能力73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100%。需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将既有铁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能力可提高到1亿吨以上,其中可用于兖州基地煤炭运输能力5000万吨。
兖石铁路。全长约306公里,计划对兖州地区北环线增建第二线,并对全线进行配套改造,货运能力提高到1亿吨左右。
淮南铁路。全长236公里,货运能力37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6%。计划进行扩能改造及相关设备配套,货运能力可提高到8000万吨左右。加上京沪线,总外运能力可达1.2亿吨。
南昆铁路。全长809公里,货运能力1600万吨,能力利用已接近饱和。计划增建第二线,货运能力可提高至5000万吨以上。
株六铁路。全长1141公里,设计货运能力4000万吨左右。今后,再进行适当的配套改造,货运能力可提高至5000万吨以上。
黔桂铁路。全长608公里,货运能力516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计划进行扩能改造并同步电化,货运能力可提高到1660万吨。今后,根据运量增长情况,适时安排增建第二线工程,货运能力可达5000万吨以上。
此外,内昆铁路、六盘水至昆明复线还可提供5000万吨左右的煤运能力。
滨绥铁路。全长542公里,货运能力1000万吨左右,能力利用率已经饱和。计划对单线区间增建第二线,并对全线进行配套改造,货运能力可提高至6000万吨以上。
绥佳铁路。全长355公里,货运能力14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计划进行全线增建双线,同时进行配套改造,货运能力可提高至6000万吨以上。
在上述煤炭运输通道建设项目完成后,预计2010年铁路煤炭运输能力将达到15亿吨以上;可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煤炭运输的需要。

第三节煤炭种类
煤的分类方法有:
1.煤的成因分类: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
2.煤的科学分类: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65,称强粘结煤。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参见GB5751-1986。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贮存时易风化碎裂。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褐煤的特点为: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常达15~3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