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接界牛人都有谁?

如题!
最好详细点,答题有奖!

唐应斌:
全国劳模,江南造船厂副总工程师,焊接专家;
王文华:
全国劳模、首钢高级职业技工学院教师;
王爱芳:
全国劳模、湖北省电力建设一公司焊接公司焊工;
王兴才:
全国劳模、贵州省贵阳矿山机器厂焊工;
艾爱国:
全国劳模、湖南省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工;
孙茂才:
全国劳模、齐鲁石化公司机械厂工段长,焊工技师;
郭维林:
全国劳模、一航沈阳黎明航发集团高级焊工技师;
陈立虎:
全国劳模、农民电焊工;
钟秉锐:
全国劳模、中冶京唐金结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主任,高级焊工技师;
倪继忠:
全国劳模、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高级焊工技师;
郭彦波:
全国劳模、河北省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焊工;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8
全国焊接领域的4位院士,有3人是哈工大校友:
潘际銮—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生,江西瑞昌人,著名焊接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南昌大学校长。参与创建国内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50年代末实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
林尚扬—男,1932年3月1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现任国家机械工业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顾问,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维修工程及表面工程专家。1931年生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1954-1961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61年至今任装甲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少将,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热喷涂与堆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并在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徐滨士院士是我国设备维修和表面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
杨士勤教授、吴林教授、钱乙余教授、王其隆教授、钟国柱教授等都是著名的焊接专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19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生,江西瑞昌人,著名焊接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南昌大学校长。参与创建国内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50年代末实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尚扬,1932年3月1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现任国家机械工业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顾问,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1931年生人,装备维修工程及表面工程专家。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1954-1961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61年至今任装甲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少将,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热喷涂与堆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并在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徐滨士院士是我国设备维修和表面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

关桥,山西襄汾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1963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能束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航空焊接技术与焊接结构的研究,率先开展了航空结构脉冲氩弧焊及扩散焊并指导了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搅拌摩擦焊及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等航空特种焊接技术研究,攻克了新机试制的技术关键,用新技术装备改造生产线。在焊接力学及其工程应用中,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分析方法,开展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动态过程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明了“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攻克了长期危及飞行器薄壳结构安全和可靠性的焊接变形难题;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及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牛济泰、田锡唐、陈剑虹、杨士勤教授、吴林教授、钱乙余教授、王其隆教授、钟国柱教授等都是著名的焊接专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