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这一日投江自尽,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有人称其为诗人节(有些地方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扩展资料:

东亚地区有一俗谚:“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该地人们自古将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等称为五毒。)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避害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0

《  闲话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纪念节日。端午节又称“端午”、“端五”、“重午”、“端阳”、“蒲节”、“天长节”、“解粽节”、“女儿节”、“女娲节”、“娃娃节”、“五月节”、“诗人节”、“龙船节”、“粽包节”等。古时候又叫“浴兰节”,道教称“地腊节”,唐宋时称此日午时为“中天节”。因为此节非常重要,所以名目繁多,地域广泛。

            端午节时间是夏历五月五日,但对其由来、起源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盛传的说法如下:一说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说为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一说为纪念曹娥。等等,等等。由于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及其诗词的深刻影响,秦汉以后,屈原一说由楚地逐渐传播到全国,为大部分地区所公认。楚国大夫屈原,遭谗不用。夏历五月五日,激愤的屈原,报国无门。为表明心迹投汨罗江谢世,楚人哀之!为免遭鱼腹,以竹筒装米投水喂鱼虾。民众乘舟打捞施救。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变为龙舟竞赛。并沿袭至今。

 自作草诗一首以示祭奠!



《共祭汨罗江》

满街粽子又飘香,

艾草高价纷争抢。

粽子抛江喂鱼蟹,

龙舟竞渡仿救亡。

稚童不谐端午意,

老汉细讲屈子殇。

屈翁英魂当欣慰,

举国共祭汨罗江。

-----张反修战士原创

请您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0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
第3个回答  2020-06-27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
第4个回答  2020-06-20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历史。是为了去医院。纪念屈原。伟大的。历史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