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忽略的5种洗脑方式

如题所述

你经常忽略的5种洗脑方式

1、思维休克

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给你灌输他们认为的绝对真理。直至使你的思维休克、停止从而接受他的思想。

例如:在职场,上司经常在会议室,灌输他的绝对认知,且多次发生。在家里,父母在餐桌上,灌输本着为你好,以教育的姿态跟你沟通,且多次出现。刚开始我们会去反驳不对的地方,但是时间时间一长这种思维会慢慢入侵我们的大脑,不知不觉就接受了。

2、制造稀缺

人为的制造稀缺假象,感觉这个东西特别珍贵,最后像飞蛾扑火一样被洗脑。

例如:近些年很火的盲盒,营造一种饥饿营销。但其实大奖的分量设定以及什么时候被抽到,被什么人抽到早在活动还未开始时就计算好了。

3、角色化

就像演员一样,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入戏太深,最后角色生活化,人戏不分。

美国有个斯坦福监狱实验,操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把心理学大楼地下室改成监狱的样子。24个自愿者,一半扮演狱警一半扮演囚犯。两周试验还没结束就不得不终止了。因为进入角色之后,扮演的狱警无所不用的折磨囚犯,囚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在第六天,一个囚犯自残,一个囚犯严重抑郁。你扮演一个角色,往往你自己就自然而然被洗脑了。

角色化是洗脑的一种高级形式,一旦角色化后很难摆脱。比如现实中某些人掌握了“权力”,慢慢就会忘记了自我与初心忘记了恐惧和道德底线,最后就算扮演了“阶下囚”的角色,还是无法出戏。

4、从众心理

和角色化有一致的地方,都是先入戏,再进入集体,最后被同化的过程。不同的是角色化是最初自己心甘情愿的扮演,从众心理一开始是抗拒的,最后就是迫于集体的压力而随波逐流。

比如官场和商场上有一些善弄权术的人为了排除异己,不会自己亲自动手,而是给你制造对立面,通过集体的力量压迫你逼你就范。这种情况在职场粉圈经常出现。

5、习得性无助

这里的关键就是奖罚分明的制度,顺者昌逆者亡,奖罚分明,不听话就狠狠的打,顺从就重重的赏。社会上很多机构都在使用这种手段,这种手段是维护迫害合理性的一种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洗脑方式。条条框框下形成惯性,让你制度化、格式化、专业化、职业化。

对待这样的制度化,有人先是反抗,被打压,再反抗,再被打压,周而复始,慢慢屈服,有的最后还爱上了它。典型例子可以参考大企业。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痛苦的电击。多次实验后,就算笼子打开,但只要蜂音器一响,还没电击此时的狗不但不会逃出笼子,而是立刻倒地呻吟、浑身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跑的,最后只能绝望的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何判断是否被洗脑

林林种种的洗脑术,防不胜防。

三种方式判断:

一是灌输的思想是否符合真相和科学。

二是灌输的目的是否是为了谋求私利。

三是这种手段为谁所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