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有多少人反对招安,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1

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梁山选择招安是错误的,因为招安没有将梁山带出泥潭,而是将梁山带向了毁灭。宋江等人选择招安后,由于实力没有受损,依旧兵强马壮,所以大宋朝廷还是不放心他们。朝廷为了消除宋江这个隐患,选择了“反贼打反贼”的策略,让宋江替他们去攻打田虎、王庆、方腊等反贼,让四大反贼在互相血拼中消耗实力,大宋朝廷则坐收渔翁之利。

宋江招安后,为了获得大宋朝廷的信任,以及也想通过建立功勋,封官拜将,封妻荫子,所以他们在朝廷的安排,一直马不停蹄的四处征讨,攻打辽国,攻打王庆、田虎,前面的战争很顺利,梁山接连击败了对手,兄弟们也没伤亡一个,但遇到方腊后,梁山遭遇了滑铁卢,59位兄弟战死,还有10位兄弟病故,100多位兄弟,攻打完方腊,跟随宋江会汴京时,只剩下了36人。


但即便如此,朝廷还依然觉得梁山对他们有威胁,随后又毒杀了宋江和卢俊义,而宋江害怕李逵事后造反,也一并毒死了李逵。宋江的另两个心腹,吴用和花荣,也在宋江死后选择了自杀。花荣、吴用死后,梁山的核心人物也基本死完了,朝廷才放过了梁山,其他人得以保全。

这么看,梁山不应该招安,但其实梁山108位兄弟中,很多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梁山中也有反对招安的声音,主要是大宋朝廷奸佞当道,黑暗不堪,他们不想于其同流合污,对招安之路不抱乐观看法,所以不愿招安,但是108位兄弟中,真正站出来反对招安的,却只有3个人,即鲁智深、武松和李逵。

招安的声音在梁山很早就有了,但提到台面上的,还是大聚义后,重阳节的一次宴会上,当时宋江喝了些酒,他随即填了一首词《满江红》,其中最后两句是:望天王降招早招安,心方足。宋江希望朝廷能早日招安他们。


听到这句话后,武松随即叫到:“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武松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的。随即李逵也站出来反对招安:“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他还将眼前的桌子给踢碎了。关键时刻,鲁智深也站出来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这3人中,李逵的想法最简单,就是他不想招安,而是想让宋江造反,推翻朝廷,然后让宋江当皇帝,他们做朝中大官,可以潇洒快活一辈子,虽然不切实际,但憨憨李逵就是这样想。而武松和鲁智深两人看法一致,就是朝廷奸佞当道,他们不想同流合污,所以不愿加入朝廷队伍。


关键时刻,除了这3人外,其他好汉都没坑声,说明他们支持,至少不反对招安。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很快被宋江给压制住了,而鲁智深和武松,宋江不敢招惹他们,选择了安抚,但宋江通过这场聚会,也试探出了兄弟们对招安的态度,就是梁山大部分人不反对招安,随即招安问题提上了梁山的日程。

梁山人员组成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体制内的,即朝廷官僚系统出身的好汉,这些人分为朝廷降将和朝廷官吏,朝廷降将主要是呼延灼、秦明、关胜这些人,他们是攻打梁山时,兵败被俘被迫投降梁山的,而且宋江还向他们保证迟早会招安,所以他们才选择暂时归顺梁山,但这些人并不想做贼寇,招安才是他们想要的。


朝廷官吏主要是宋江、朱仝、雷横等人,这些人大多犯了罪,被迫逃到梁山的,这些人也是通过招安洗白自己,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们也支持招安。体制内出身的好汉,是招安的主力军。

二是平民。这些人中包括安道全等技术人才,以及柴进、卢俊义、李应等财主,他们其实并不想上梁山,但由于梁山的逼迫,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被迫上了梁山,他们上梁山后,虽然也能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但是下梁山后,以他们的能力,依然能过得很好,所以他们不论是为了自身,还是为了子孙后代,是希望招安的,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去,毕竟做强盗非长久之事。

三是土匪出身的好汉,梁山能壮大,主要是还合并了清风山、二龙山等多个山头,所以他的队伍中,强盗土匪出身的好汉不少,这些人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山大王生活,但是能被朝廷招安,去做官员,他们内心也不反对,毕竟当官后,他们的生活水平依然有保障,所以他们也支持招安。


梁山不选择招安,他们也没有前途,他们虽然占据水泊梁山这块易守难攻的山头,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但是由于他们势力不断壮大,以及屡屡下山抢劫,恶行累累,所以早成了朝廷的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朝廷不断的派人攻打他们,虽然他们屡战屡胜,但只要输一次,他们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