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聋了戴助听器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耳聋戴助听器就像近视眼戴眼镜一样,助听器没有办法起到一个治疗的效果,它只能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比如通过佩戴眼镜来改善视力,但是这个改善视力是暂时的,是在佩戴眼镜的当时可以看的清楚,但是脱下眼镜以后,视力还是跟原来一样。助听器跟眼镜的功能其实是很接近的,当你听不到的时候,戴上助听器可以帮助你听得清楚,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跟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当助听器拿下来了以后,你还是听不见,所以这个助听器只是一个辅助装置,它没有任何的治疗效果。关于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应该根据你本身的听力的程度,有一些轻度下降的耳聋,是不需要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的,可能需要别人讲话慢一点,稍微大声一点,你听起来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听力下降的程度已经比较明显了,到了中度或者是以上,或者是本身虽然下降的程度不太严重,但是已经影响了你跟别人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工作,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配戴助听器。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开关

6.电源供放大器用的锌空气电池。

助听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数型号的助听器还有3个附件,或称3个附加电路(音调控制、感应线圈、输出限制控制)。现代电子助听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地传入耳内。因声音的声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换为声能。输入换能器由传声器(麦克风或话筒)、磁感线圈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声能转为电能传至放大器。放大器将输入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导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号由电能再转为声能或动能输出。电源是供给助听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还设有削峰(PC)或自动增益控制(AGC)装置,以适合各种不同程度耳聋病人的需要。

耳内、耳道型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耳内型助听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体分为:耳内型(英文缩写ITE)、耳道型(英文缩写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缩写MITC)、隐形深耳道型(英文缩写CIC或TYM)。但由于它们都是戴于耳内的,所以也简称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的特点:适合个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听器;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适;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来使用电话:在你睡觉时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听力需要来定制耳内型助听器。

耳内型助听器可能是助听器中最令人感觉方便与舒适的一种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响上所能达到的效果,确实可以增进使用者听的能力。我们与人沟通时,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听不见,而是虽然听见了声音,却不能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我们常以为一个字只包含一个音,事实上,每个字都是由几个不同的音所组成的。拿“三”这个字来做例子:SAN音中的“s”,若你听出“S”这个音,就知道,所听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频率声音,才是我们了解意思的关键所在。语音里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频率),也就是在韵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间(中频率);所剩下极微少的能量才存在于语音了解息息相关的高频率声音上。通常,语音的这种特性,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至于构成问题,但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而言,则不然。当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高频率带时,因为高频率语音中所含的声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更加复杂。任何一种助听器都不能使已受损的听觉系统恢复正常。助听器只是把声音扩大,使你易于听取。耳内型助听器与一般助听器不同之处,即在于:耳内型助听器是在一个较有利的焦点上--耳道口,接受声音,因此能达到更有效的扩音效果。我们外耳,能把能量微弱的高频率语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强这些极其重要的声音。当助听器戴在耳朵外部时,需有一条较长的管子与耳部相连,这条管子会产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结果,往往使中频率的声音不自然地增强,增强后的中频率声音,会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频率声音。相形之下耳内型助听器,只需用极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减少这种遮蔽的作用。与其他型助听器比较,耳内型助听器的另一项优点是麦克风的位置。通常麦克风把语音与环境噪音一起传送到扩大器。而环境中多数的噪音是以低频率音为主的。如果麦克风同时接收了低频率的噪音与重要的高频率的语音,那么音量强的噪音就会遮盖住音量弱的语音。耳内型助听器,其麦克风的位置设计在高频率声音最强的焦点--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频率语音被遮蔽的缺点。耳内型助听器还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它在外观上较不惹人注目,同时,使用者可从事于各种活动,不受到行动上限制。耳内型助听器的上述优点与其外型极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优点越明显。因此隐形深耳道助听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听器,再次是耳内型助听器。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助听器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声能)或动能输出。因此,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戴助听器的好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会慢慢下降。有些患有听力损失的人会选择佩戴助听器。但是又有很多患有听力损失的人认为不需要佩戴助听器,听不见反而更清净。那么,有听力损失的人到底需不需要佩戴助听器呢?戴助听器又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患有听力损失的人需要且一定要佩戴助听器。下面我们来介绍佩戴助听器的好处。

改善心理健康
听力下降,不佩戴助听器会影响心理健康。据科学研究发现,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听力受损的人思维和记忆更差。许先生指出,听力下降,大脑接受声音的刺激减少,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期下来就导致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下降。因此,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久而久之,就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
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听力下降,不佩戴助听器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年痴呆的情况发生。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久而久之,听力下降会使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使听力越来越好
听力下降,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不然听力会越来越差甚至导致耳聋。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耳蜗毛细胞萎缩,听力中枢机能的退化等,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以不少老年人总在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然而,佩戴助听器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听到的声音清晰响亮,同时减缓听力系统衰老的进程。提醒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及其子女,听力下降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以免听力越来越差。
第2个回答  2020-10-04
其实助听器和眼镜一样,是属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在近视后戴眼镜虽然不能帮助我们恢复视力,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看清原本看不清的东西,助听器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耳聋后助听器并不能帮助我们恢复听力,但是可以做到补偿听力,可以让我们听见之前听不见的声音。

当你耳聋后,没有助听器你会发现很多话你都听不清,甚至听不见,这对于日常交际是相当难受的,也许偶尔让别人重复一下说的话是没多少大碍的,但多次让别人重复不论是你自己会不太好意思,别人也会嫌麻烦。

对于轻度的听力损失患者而言,别人说话稍微大声一点,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果你的听力损失是中度或者以上的听力损失,已经开始影响自己的日常交际或者工作生活了,因此你就必须要佩戴助听器了。

不过很多人都会担心佩戴助听器会不会出现戴久了反而听力更差的现象了?

当然是不可能的,戴眼镜后你的视力是不会进一步降低的,佩戴助听器也是如此助听器不仅不会让我们的听力下降,还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助听器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听见声音以外,还有保护残余听力的作用。

很多患者出现了戴助听器后感觉更加听不清了的现象之后,其实这正是说明了助听器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在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回到验配中心重新做一次听力检查,你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情况实际上并没有存在什么变化。
第3个回答  2020-10-13
如果听损到中度,影响交流就要佩戴,越早戴保存听力的效果越好
轻度耳聋:可以近距离进行一般的谈话,小声讲话听不清 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中度耳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正常讲话时有听不清,听阈41~55dB中、
重度耳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必须要大声讲话,听阈56~70dB。
极重度耳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1dB。全耳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第4个回答  2020-10-04
耳朵聋了带助听器,什么原因是能帮助你听到声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