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文物专家颇为尴尬的数次文物修复,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沧州市,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赵县赵州桥并称“河北四宝”,是研究唐宋时期冶金、雕塑和佛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就是这么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经过文物专家三次修复,造成了四次不可逆的伤害,实在令专家尴尬不已。

第一次,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年夏涝,狮子腿在雨中浸泡数月。为了防雨,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文物专家修建了八角亭,将狮子严密地遮盖在下面。下雨是淋不着了,可是铁狮子所在地地势低洼,加之八角亭修的过矮,亭内形成了一个潮湿高温的小气候,积水不能快速蒸发,加上海上吹来的夹带着盐分的海风,反而加重了沧州铁狮子的锈蚀。不得已,专家于1975年拆掉了亭子。

第二次,鉴于铁狮子所处地地势低洼,专家在旁边修了一个两米高的隔水台座。可是由于台座过高,导致吊装作业难度加大,吊装过程中造成了铁狮子42处破损,其中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完全缺损。

将铁狮子安置到台座上之后,专家为了防止腿部挤压灌注了硫磺锚固合剂。结果天气冷了之后,硫磺合剂降温凝固,体积膨胀,加速了腿部断裂。

要说几次修复都对铁狮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专家应该吸取教训消停一下了吧?如果停下修复的脚步就没有后面的伤害了。

1995年,专家用铁管支撑在台座和沧州铁狮子躯体之间。为了加固四条狮腿,维修人员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于硫磺合剂的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

这混合材料在干燥状态下膨胀系数是小于硫磺合剂,可是遇到水呢?谁都知道石灰遇到水会沸腾升温,可专家不知道。专家也不知道天会下雨。

于是狮子腿部裂纹再度恶化,又出现了数十处新裂缝和残洞。

不得已,专家又开始清理这些材料,直到五年后才清理干净,可铁狮子却再也回不去了。

历经千年的文物,经过数十年的修复,终于将要寿终正寝了。

可能不甘心,2000年,专家又在全国征集抢救方案。2003年,专家整理了征集到的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请求再次修复。鉴于前几次的结果,文物局否决了这项提议。文物局怕再修一次铁狮子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专家不再修复或者说破坏铁狮子了,可铁狮子毕竟也是千年文物了,铁锈腐蚀,海风腐蚀都使它越发破损。

2009年,沧州市政府决定重铸铁狮子。新铸的铁狮子体量约120吨,体积是原沧州铁狮子的1.32倍,设计“寿命”2000年。这下不怕专家的神修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