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如题所述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与云南省接壤,是贵州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达到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为33.28%。这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由毕节地区管辖。全县下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约为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县府设在草海镇。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莫国之地。汉代时属于犍为郡。唐代设置羁縻宝州。元代设立乌撒路,后来升格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乌撒卫,隶属于云南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隶贵州都司。清代康熙五年(1666年)将乌撒府改为威宁府。1914年,又将府改为县。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县。
威宁80%以上的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县。县境气候温凉,适合马铃薯和甜菜作物生长,因此成为贵州马铃薯良种基地和甜菜生产基地。高原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非常发达,威宁火腿是当地的特产。此外,还盛产黄梨和苹果。农收产品加工业也很发达。县城西边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威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为11.2℃,1月均温3.9℃,7月均温17.0℃,年降水量为739毫米。森林面积为18万公顷。拥有煤、石膏、铅锌、铁、铜等矿产资源。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豆类、荞麦、甜菜。特色产品有火腿、苹果、黄梨、党参等。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穿过县境。名胜古迹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为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高原明答唯台地的地理特征,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得益于太阳神的无私惠顾,动植物大受其益。由于地处乌蒙之巅,山脊和空旷地带无静风时刻,春风浩荡,秋风送爽,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扑面兼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穿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穿过县境157公里,贵昆、贵大铁路在县境内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在秦朝时属于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在县城东部的盐仓、板底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位于威宁县西北部的中水、石门坎旅游区,以历史文化和苗族风情见长。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石门坎,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内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和实践双语教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首开男女合校先河的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地氟病防治区,有贵州的第一个足球场,第一个学校游泳池遗址,石门坎因此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水遗址,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其历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为研究古夜郎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据。
旅游资源丰富,位于雪山镇、龙街镇范围的北部旅游区,为草海北草海部岩溶丘陵区和多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威宁县畜牧业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云雾缭绕的人工草场、花果飘香的万亩荞麦种植区和苹果园、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誉。1992年10月,国务院公布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和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国小学德育教材中,《黑颈鹤之乡--威宁草海》一文被编入教材。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独臻其妙,广阔的水面,环海峰峦逶迤曲折,远近高低,层叠有次。东南海面,六洞桥长堤卧波,西海水域,阳关山苍然突兀。山围水抱、秀迤委婉。登山尽可观海,游海亦可见山,山水相依,浑然天成。草海是鸟的乐园,湖里共有鸟类208种10万余只。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贵州有417种,而到草海栖息的鸟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多,占贵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