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的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什么是“信任”?这是时代之问,也是人的心灵之问,传统社会讲的更多的是“诚信”,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现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社会特别重视“契约”精神,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也特别把“诚信”作为衡量企业和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上海作为一个城市,被认为是在中国最讲“诚信”的城市,也可认为是最值得信任的城市。

    那么“信任”是什么呢?信任是面对不确定性事情的一种处置态度,一种状况,也是一种品格,一种道德能力。其构成要素有下列几方面,第一、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第二、人与自然世界、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人与自我。第三、人际信任是所有信任的原型。

    其中依赖需要信任,但信任是一种无法确定的判断,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那些人值得我们信任?具有能力、优秀品格和善意。由于我们并没有确切把握信任,我们有可能被辜负或者被背叛,遭到损失和经受伤害。因此信任需要智慧和判断,但根本上是需要勇气。

    退休以后,把在职时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全都放下,但时常会由于读书,由于写的东西,或者朋友聚会,会触动一些人和事,但大部分是美好的回忆。突然有一天感悟到,究其一切曾经的快乐和不愉快,皆是对信任的态度、判断的准确与否。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处置“信任”的态度是最根本的智慧。

    现在有很多时间可以直接体验社会生活,发现和认识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医疗服务、交通治理、社会活动,如果有问题和遗憾都是来自于对信任的态度,如果人与人之间有信任,人与社会组织有信任,社会组织之间有信任,那么就会避免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了。昨天谈起信任问题,一位同事举了一个事例,让我豁然开朗。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有一个关爱怀孕女员工的福利,就是如果你怀孕了,可以申请一件孕妇防辐射衣服。这个流程需要七个环节,美其名需要管理,需要控制,但效率低下,常常回事员工抱怨。于是马云知道了这件事,他觉得很奇怪,提出只要员工怀孕了,就可以凭工牌直接到后勤部门领一件,然后由后勤部门备案登记。这一个例子就是组织对人的信任,不需要建立七个层层审核的步骤。如果按这个思路去反思我们的工作,这类例子多如牛毛。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更重要,很多社会风气的好坏也是来自于信任与否。现在由于互联网发展,基本不看电视,早几年记得流行看柏阿姨的老娘舅节目,几乎全部都是家庭问题纠纷,而且把亲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毫无掩饰的展示出来,满满的负能量笼罩在听众心头,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一下子感到这个社会很有问题。据说现在这档节目取消了,但那些对信任的态度问题已经是一览无余了。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长期来担任企业负责人,严字当头,自己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因此一部分是靠制度,另一部分是靠人格魅力,而像马云那样,以信任为基础,以效率为目的,既有管理控制,又不影响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缺乏信任,现在普遍出现不担当的问题,这个问题已像毒瘤那般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难以改变,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恶果,会出现一个责任事故发生了,竟然找不到责任人,有鉴如此,只能层层扣罚、处分。

    那么我们如何呼吁信任回归呢?笔者认为这是很难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努力。例如医院的服务是永无止境的,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产生信任感,就必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建立以患者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医患矛盾必然会烟消云散。又例如在国企,只要做到真正把员工放在心头,干群矛盾也会不治而愈。一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回来了,人与组织的信任回归了,社会就会真正的和谐,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会自然产生。

    除此之外,信任也是与个人的品格修养息息相关的,要让这个社会成为诚信社会,就必须从个人修养做起,学古人,吾日三省吾身,坚持良好的品格修养,信任他人,信任组织,互为信任,就如信任的土地不断得到滋养,良好的信任社会出现就会指日可待了。

                                                                                                                                                   刘苏南

                                                                                                                                             2020年9月22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