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王夫人是佛口蛇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千姿百态,这些女性不同于此前小说中单薄平面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复杂而多面的圆型人物,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正由于如此,不同的读者读完《红楼梦》后在脑海中形成的人物形象是不尽相同的,今天我们便来谈谈其中一个饱受争议的女性形象——王夫人。

对于王夫人这一形象,其受到的争议大致说来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王夫人吃斋念佛,怜贫惜弱,可谓慈悲为怀,而另一派则认为王夫人表面上装出一副慈悲宽大的样子,实则藏着一副蛇蝎心肠。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使王夫人的形象变得复杂而扑朔迷离。

那么,王夫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夫人是个好佛之人,她吃斋念佛,在平日也确实表现出慈悲的一面,因此获得贾府上下的认可。比起邢夫人,王夫人更孝顺贾母,在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想讨鸳鸯给贾赦做妾,贾母知道后大发雷霆,却因邢夫人不在场,将怒气撒在王夫人身上,王夫人也只好默默忍受,丝毫不敢为自己辩解,当探春站出来为王夫人解围后,贾母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王夫人,便向薛姨妈说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可见在贾母心中,是真正感受到王夫人的孝心的。

而对于丈夫贾政,王夫人也努力尽好一个妻子的责任,她为贾政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贾珠不幸早逝,二儿子宝玉是贾府上下的宠儿,而大女儿元春则荣为皇妃,在绵延子嗣的这一点上,王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王夫人作为正室夫人,不仅要侍奉贾政的饮食起居,而且还要处理好与妾室之间的关系,贾政多次在赵姨娘处留宿,王夫人也表现出了一个正妻该有的大度。


在对待小辈方面,王夫人也常常表现出慈爱的一面。王夫人极为宠爱宝玉,在第二十五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

从这里足以见王夫人对宝玉的宠爱,宝玉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亲密。不仅如此,王夫人还能以慈爱之心对待宝玉的其他兄弟姐妹,林黛玉和薛宝钗住在贾府中,王夫人也对她们多加关照,宁愿自己节俭一点也不愿克扣她们的月钱。甚至是对赵姨娘的孩子,王夫人也是疼爱的,她疼爱才识过人的探春,还给了探春协理家事的机会,好让探春一展才华。即使是"万人嫌"的贾环,王夫人也并没有嫌恶他,而且尽力扮演好嫡母这一角色,王夫人让贾环帮她抄写佛经时,贾环故意用烛油烫伤宝玉的脸,王夫人也只是急得把赵姨娘数落了一下,没有为难他们母子。

就连对待贾府下人和外人,王夫人在大多情况下也是慈悲的。王夫人一向待下人宽厚,很少训斥下人,不同于赵姨娘时常为难小丫环们,因此丫环们也对王夫人很敬重。而且王夫人最是怜贫惜弱,在第六回中,刘姥姥前往荣国府之前有这样的一段话评论王夫人:"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因冲着王夫人的仁慈,刘姥姥才决定前往贾府碰碰运气的,虽然去到贾府后是王熙凤接待她,但是王夫人也交代王熙凤不可简慢了刘姥姥。而在第十二回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得贾瑞性命垂危,贾代儒前往贾府求人参,王熙凤推说贾府的人参刚好都送人了,王夫人苦心劝说王熙凤去邢夫人那里或是贾珍那里寻一些来救人,但王熙凤却不去寻,只凑了些渣末泡须,命人送去。脂砚斋在此处有评语道:"王夫人之慈若是"。 由上述这些例子,足以看出王夫人在书中是有很多善举的,不论是对待亲属、族人、下人亦或是外人,大多都不失其良善。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王夫人佛口蛇心、心狠手辣呢?原因就在于王夫人曾驱逐过金钏儿和晴雯,并间接导致了两人的死亡。

第三十回,宝玉趁王夫人午睡时与金钏儿调笑,越说越过火,金钏儿竟让宝玉拿贾环和彩云,这时王夫人翻身起来给了金钏儿一个巴掌,并指着她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并唤来金钏儿的母亲要将她撵出去,纵使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没成想金钏儿性格刚烈,并投井而死。王夫人得知后既震惊又难过,宝钗安慰王夫人这一段,也几处写到了王夫人之悲,"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王夫人点头叹道","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可见王夫人是真心为金钏儿的死难过的,她也为此追悔不已,并赏了许多银子和衣裳。金钏儿之被撵尚属有因,调唆宝玉去捉奸,这在贾府这样的人家当然是越矩的,因此王夫人驱逐金钏儿也是有理由的,只是金钏儿的死仍难免让人痛心,却不可说王夫人狠毒。

而在驱逐晴雯这件事上,王夫人确实表现出较为狠毒的一面。在第七十四回中,因为傻大姐拾到绣春囊一事,使王夫人非常不安,便委托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趁机在王夫人面前告晴雯的状,王夫人也顺势记起之前有一次看到晴雯骂小丫头的狂样子,又因为晴雯生得风流袅娜,王夫人很不喜欢,并说"我平生最嫌这样人,况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便命人唤晴雯来,看见晴雯果然生得貌美,训斥了她一顿,命晴雯不准接近宝玉,还扬言要撵了她。

之后王夫人果然带人到怡红院清查,不顾晴雯卧病在床,硬要将她撵走,做得十分决绝,"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晴雯不曾受过这种羞辱,加上本就病重,在家中又无人照顾,没有几日竟香消玉殒了。而王夫人得知晴雯死后,却无一丝愧疚,只赏了晴雯兄嫂十两烧埋银子,又命人立即将晴雯送去外头焚化,其冷漠举止实在令人心寒。可以说王夫人对晴雯的死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假使王夫人先让晴雯养好病之后再撵走她,晴雯或许也就不至于丧生了。


一向为善的王夫人,却在驱逐晴雯一事上表现得这般冷漠无情,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不管是晴雯还是金钏儿被撵,都有着相同的理由,便是被王夫人认定为调唆宝玉、勾引宝玉,金钏儿在言语上确实有过分之处,而晴雯并没和宝玉有越矩之言行,只因晴雯生得风流妩媚,王夫人已是不喜,再加上旁人添油加醋,因此王夫人势必要将晴雯撵走。

其实怡红院中被撵的不止是晴雯,还有芳官和四儿,两人也都因为言语轻薄或调唆宝玉而被王夫人驱逐,在清查怡红院时,王夫人曾这样说道,"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王夫人撵走这些丫鬟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宝玉,在旧时代的贵族家庭里,若是公子小姐做出越矩之事被传了出去,一生的名声可就毁了,王夫人出于保护宝玉的名节,便不分青红皂白,听信谗言而将无辜的晴雯撵走,致使晴雯夭亡。

王夫人固然是一位慈母,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宝玉好,但她并不懂宝玉,在宝玉心中,这些女儿们都是冰清玉洁的珍宝,她们的离去使宝玉心痛不已。金钏儿死后,宝玉偷偷跑出贾府去祭拜她,还变着法弥补玉钏儿,而晴雯的死,更是给宝玉留下了极大的创伤,使宝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忘怀,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悼念晴雯,在诔文中也隐隐透露出对王夫人行为的不满。王夫人违背自己的善心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宝玉,却没想到反而给宝玉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对于王夫人这一形象,我们不可片面地评断她是善是恶,应该把她作为一个真实复杂的人来看待,诚然,王夫人是有着善良的一面,但一旦涉及到宝玉的安危,她便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来保护宝玉,甚至会采取一些狠毒的措施。应该说,她是一位慈母,却不是一位懂得孩子的母亲,因此宝玉与她的关系也愈来愈疏远,这正是王夫人的悲剧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从她做事狠辣程度可以看出,不给别人留任何余地,嘴上说的特别好,但却从来不会那么做。
第2个回答  2021-03-10
王夫人佛口蛇心从这两方面就可以看出。1.警告林黛玉不要靠近宝玉 2.狠心的将金钏儿,晴雯被赶出府,导致其死亡
第3个回答  2021-03-10
王夫人有善良的一面,但涉及到宝玉的安危,她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来保护宝玉,甚至采取一些恶毒的措施。应该说她是个慈母,但不是个懂孩子的母亲,所以宝玉和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就是王夫人的悲剧。
第4个回答  2021-03-10
王夫人佛口蛇心从这两方面就可以看出。一,因为她的狠心,金钏儿,晴雯被赶出府后死了;二,芳官三人因她的相逼,出家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