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天黑三不做,家中无灾祸”,“三不做”是指哪三件事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的划分,可以看出“农民”的身份地位并不低,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
农民,既是农作物的管理者,也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词:农村。
大家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要用专业的一句话解释出来,可能会瞬间难住很多人。
农村,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人群聚居地。
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农村生活节奏慢,生活压力相对于城市较小。
在古代,农民的数量是很多的,在他们当中产生了“俗语”,这是一种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
比如这一句俗语“天黑三不做,家中无灾祸”,虽然只有短短10个字,但里面表达出来的含义却很丰富。
并且是前因后果的句式,前半句不能做的事情,会影响到后半句提到的美好生活。
很显然,这句俗语中的核心关键词是“三不做”,只要弄明白了老祖宗具体指的是哪三件事不能做,也就可以完全了解整句话所被赋予的情感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做深入的探究:
天黑后不能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不要显露自己的财富。
即便是在如今,这句忠告之语也同样适用。
大家说的“有财不外露”,就是表达的这一层意思。
有一句老话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对于财富的痴迷和执着,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
正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越货时”,夜晚漆黑一片,便于穷凶极恶之徒行凶恶之事。
在黑夜里,一是不好辨认歹人的样貌,二是凶徒便于逃跑。
别说是在古代,难以查找凶手,就算是在布满天网的现代都市大街上,也有不法分子找到“漏洞”,然后行凶,抢夺他人财物。
天黑后不能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
如果说第一件事讲的是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那么这第二件事情则是说的个人的夜晚生活状态,需要特别注意调整。
古人把一天分为“五更”,其中“一更”指的是晚上19点到21点,三更则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老祖宗有了这样的忠告。
在一更的时候,不要再吃饭了;在三更的时候,就不要再进行房事生活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人生活的年代里,没有电,黑夜是真的很黑,“伸手不见五指”那样的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就是古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只要天黑了,人们就开始做饭享用晚餐,然后就直接睡觉了。
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肯定是做不到的。
因为睡得很早,所以晚上19点到21点就显得很晚了,这个时候再吃饭,那就相当于是夜宵了。
专家早就说过,有经常吃夜宵习惯的人,会患相关的疾病。
因为夜宵吃了之后,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特别是在睡眠的时候。
到了三更的时候,就不要再行房事了,一是身体会极度疲惫,二是此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候,人体处于最虚弱的状态,本来该休息,却硬生生去战斗,对身体的损害肯定很大。
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熬夜在工作了,经常熬夜的人,身体肯定不会好。
一是精神状态不好,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二是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为各种基础病带来了一块沃土,后果可想而知了。
天黑后不能做的第三件事:“亏心事”做不得。
老祖宗说的亏心事,其实指的是行苟且之事,男女之间那种不正当的关系。
如今可以理解为,在天黑之后做一些有违良心和伦理道德的事情。
做人,就应该“身正不怕影子斜”,一身凛然正气,方能长久立于世间。
总是想着去做一些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终究有一天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结语
对于这句俗语中提到的“三不做”,其实并不只是在黑夜里不能做,就是是在光天化日的白天,也不要去做。
这是老祖宗用千百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精髓,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至于后半句的“家中无灾祸”,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也体现出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没有灾祸,谁也无法预知,平日里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去预防。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