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什么?怎么辨别血管瘤?

危害有哪些?

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损害为大小不等之紫红、暗红或青红色结节或斑块,质软,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面呈半球形或分叶状,压之体积可缩小。多为单发。组织病理示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扩大成不规则的空腔,腔内充满血液。血管外膜细胞增生。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8
1、鲜红斑痣:颜色是红色、暗红或紫红色,多发生于表皮之下的真皮层,压之会出现部分褪色或完全退色现象,不高出正常皮肤的表面。
2、毛细血管瘤:一般多是出生时就有,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密集细小的毛细血管所组成。初期呈片状或血管痣形状,颜色表现为红色、暗红或紫红,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微有一点隆起于皮肤,触摸柔软、按压退色。
3、草莓状血管瘤:外形呈点状类似于草莓,颜色多为鲜红色或者紫色,摸之柔软,瘤体会高出皮肤表面,是由于血流量比较大的毛细血管发生增生而产生的。出现上述症状基本可确诊为草莓状血管瘤,但也不能排出混合状血管瘤的可能性,需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来诊断确诊更为稳妥。
4、蔓状血管瘤: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蓝紫色,血管迂曲呈蚯蚓弯曲状或呈蜘蛛网样放射状扩张外观,病变处隆起,听诊或者用手触之,能感觉到血管的波动或听到杂音,肿块柔软界限不清晰,临床上容易误诊成海绵状血管瘤。
5、混合型血管瘤:一般表现为草莓状血管瘤并有明显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的症状,初期表现为红色斑块并不断增大,并不能向深层组织侵犯形成小丘状或结节状隆起肿块,质柔软,边界不清、压之缩小,由于此类型的血管瘤不好自行判断,要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
6、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损害程度比较大,病变多发生于真皮深层或者皮下组织,本病于头部、颌部、面部多见,隆起于正常皮肤,表现为蓝色或紫红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样,基本可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鄂州血管瘤医院提醒:海绵状、蔓状、混合型血管瘤危害较大,需立即就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3
血管瘤是由毛细血管增生引起的良性肿瘤。按照毛细血管增生的部位和增生的程度,临床上表现为许多类型。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1.
鲜红斑痣
  毛细血管呈网状增生,发生在表皮之下的真皮层,又称葡萄酒色斑,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这种血管瘤受压时不褪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就像皮肤上长了红色的胎记。红斑痣只会影响美观,不会继续生长,但也不易消退,可以用激光治疗。
  2.
毛细血管瘤
  由血流量较大的毛细血管增生而成,外观像暗红色的草莓,高出皮肤,摸上去手感软。这种血管瘤多发于枕部、头面部、四肢和背部,大小变化很大,大的甚至遍布于躯干和四肢。其中小范围的毛细血管瘤在孩子1

2
岁时可以自愈,但大部分需要临床治疗。
  3.
海绵状血管瘤
  通常在孩子出生或生后不久发生。这种血管瘤虽然增长较慢,但损害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始发于头皮和面部,因外观改变明显,比较容易发现。这种血管瘤还可能发生在内脏,往往不容易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容易出血,继发感染等,能危及生命,必须早期治疗。
  4.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一起的血管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血管瘤,多发生在面颈部,也可发
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时已存在,最初颇似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5、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外表可见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还可以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
  总体来讲,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大小,其次是部位和分型。越表浅,范围越小,就越容易治疗。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一,但完全恢复到正常皮肤也不太容易。我院经专家三十多年研究,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各种血管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实大多数血管瘤是完全可治愈的。
第3个回答  2019-12-13
血管瘤是先天性的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婴幼儿是血管瘤的高发人群,往往出生后不久出现,会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而增长,除了造成外观容貌的影响,还可能造成功能障碍,比如长在眼睛的影响视力,鼻子部位的影响呼吸、口唇部位的会影响正常进食,所以血管瘤要及早进行相关治疗。但是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的症状不同,所以早期表现也不一样,家长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观察:
1、浅表血管瘤早期最常见的表现是局部区域的毛细血管扩张或红色斑点,此时常被误认为是虫咬、过敏;血管瘤增生也可能始于较深的真皮网织层,更常见的是在浅表和深层同时开始增生。
2、较深的血管瘤,早期局部表现为淡蓝色、紫色、潮红色或明显包块。大多数在出生时没有病变,而是在出生后第一年内逐渐病变增生而得出诊断。
3、通常血管瘤的增生期持续数周到数月,浅表血管瘤的生长期一般在6~8个月;深部的可持续一年,也有生长缓慢,但病程很长的,到成年仍可发展。
如何观察血管瘤的退化期:部分血管瘤有可能自行退化,退化期常在出生一年后开始,表现为瘤体失去光泽感,颜色不再鲜艳,变浅、变暗,直到变白。变化一般是从中心位置开始,逐渐向外四周扩展,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则逐渐出现萎缩。
血管瘤的危害 1、溃疡、出血:血管瘤出血有时难以控制,大面积溃疡可导致大片组织坏死,造成肢体溃疡,经久不愈。 2、器官功能损害:(1)视觉:上眼睑的血管瘤,可造成难以治疗的散光、近视;球后的毛细血管瘤可致盲;造成上睑下垂,眼球突出。(2)听觉:位在腮腺处的可阻塞外耳道,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长期的听力影响,还会影响小儿语言能力。(3)呼吸系统:血管瘤可阻塞鼻腔及咽喉部,大面积的颈部血管瘤可以压迫气管,从而产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窒息死亡。 3、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性皮下和内脏血管瘤会使心博出量明显增加,出现气急、心率加快、心脏增大,严重的可致命。 4、骨骼损害肢体畸形:主要发生在大面积的肢体和头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眼眶血管瘤可致眶骨肥大,面部血管瘤可致耳软骨、面部骨骼过度生长,颅骨血管瘤可致颅骨畸形;长在肢体的可使患肢增粗增长,骨骼血管瘤可破坏骨质,产生病理性骨折。
第4个回答  2018-10-30
血管瘤这种疾病多属良性,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根据外在特点可初步分辨宝宝是否是血管瘤。

1、家长可根据瘤体的皮肤颜色
草莓状血管瘤患者局产皮肤表面会有大小不等的,暗红或紫红色并高出皮肤的斑块,多数在2~4cm之间,用手触摸时会褪色,轻压有弹性。而海绵状血管瘤则是青紫色为多,所以家长还是多分析,不要太盲目判断。

2、家长可根据皮下是否有肿物
草莓状血管瘤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而像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都是有鼓包,温度也会比正常肌肤温度高。

3、家长可以根据发病部位
混合型血管瘤以四肢、面部、颈部、躯干较为常见,也可生长在皮下组织、年末、肌肉内,少数可累及骨膜和骨骼等部位。而草莓状血管瘤所见于头面部,蔓状血管瘤常见于躯干不,海绵状血管瘤则是多见于四肢。

4、家长还要注意观察瘤体初期的变化
一开始的时候,只能看到患处出现一些细小的红点。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草莓状血管瘤也开始迅速的增长,逐步聚齐成团,而其他如海绵状血管瘤前期是有潜伏期的,肉眼无法看到,需要借助专业设备的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