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题所述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
(三)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四)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行政执法与公安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工程的安全。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对于执法部门的监督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违法行为无须造成后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违法成本和震慑犯罪,但执法机关对于具体认定和执行尺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了对执法部门形成有效制衡,客观上需要强化执法检查,严厉追究执法机关不作为和徇私舞弊的责任。
(五)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2.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2010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由国务院、地方政府、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复合型、立体型监管体系。这个监管框架与美国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多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事实上是独立的监管主体,农业部负责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署负责监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各部门之间使用备忘录作为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涉及了质监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管理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应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适度专业化,并完善地方政府综合协调机制。

二、从个人层面来说
(一)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要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而不是生牛奶,选择新鲜的或经过辐射处理冷冻的家禽,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菜,需要彻底清洗。
(二 )食物烹调要彻底。许多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受到病原物的污染。彻底烹调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要记住食物的各部分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冷冻的肉、鱼及禽类食物,在烹调之前必须充分解冻。
(三)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当做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基于安全考虑,应趁热食用。
(四)小心地储存熟食。若必须提前准备食物或打算保存剩余食品,应确保食品在高温(6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保存。但婴儿食品不适合贮存。
(五)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加热要完全。完全加热是指食物的各个部分温度至少达到70℃。
(六)生熟分开。完全可食用的熟食品通过与生食物的接触会受到污染。所以应避免生、熟两种食物接触。
(七)反复洗手。在开始准备食物之前或去过洗手间后,或在准备完生食物后再处理其他食品之前都要洗手。家庭宠物如狗、猫、鸟类,经常携带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转移到食物上。
(八)保持厨房和用具表面的清洁。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准备食物所使用的任何面板必须保持清洁。接触盘子和器具的布片应经常更换,二次使用之前应经过蒸煮处理,抹布也要经常清洗。
(九)防止虫媒、鼠和其他动物污染。动物经常携带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使用密封的容器贮存食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十)使用安全水源。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同样重要。若对供水有任何疑问在加入食物中或制成冰块食用之前将水煮沸。婴儿食物使用的水要特别留心。

可以看看近期的护食安智能家用食品检测仪,几下就能测出食品是否合格,关注护食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