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袁绍、曹操一共召集了有18路兵马, 组成关东联军, 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 共同讨伐董卓。


1,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2,冀州刺史韩馥。

3,豫州刺史孔伷。 4,兖州刺史刘岱。

5,河内郡太守王匡。 6,陈留太守张邈。

7,东郡太守乔瑁。 8,山阳太守袁遗。

9,济北相鲍信。 10,北海太守孔融。

11,广陵太守张超。 12,徐州刺史陶谦。

13,西凉太守马腾。 14,北平太守公孙瓒。

15,上党太守张杨。 16,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17,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18,即曹操。



全国有13个州, 各州的郡(国)多者有12个, 少者也有5、6, 共105郡(约数)。除司隶外也还有12个州, 因此, 郡以上的地方官员至少有117处。这117处的官员中, 来了17处。还有至少100处没来。

公开反对董卓的占14.5%, 是少数人, 还有大多数占85.5%的没有头脑发热, 这占85.5%的大多数人究竟是反对董卓呢? 还是支持董卓呢? 不知道, 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表态。


因此, 此时的格局为:

1. 董卓直接控制的势力, 是北方西边的凉州, 和中间的司吏, 这2块地盘。

2. 关东联军的主要力量聚集在北方东边的7个州。

3. 南方的益州、扬州、交州、荆州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参加。


发生战争的地方只在北方, 南方并没有参与。

南方为什么不参与呢?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 南方的益、荆、扬三个州的面积要比北方的九个州还大, 而每个州的级别又都是大致相等的, 这就只能说明: 南方不够发达。

凡看地图, 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就是: 划分越密集的地方越繁华。

好比今天的蒙疆藏地区, 从地图上看, 大的很, 却不一定有人愿意去。

益州是古巴国、古蜀国, 荆州人是南蛮, 交州是天崖海角, 即使董卓的凉州, 也被戏称为胡汉杂交, 这些大地盘在当时人的眼里都不过是少数民族, 并不像现在这么富饶。

南方的益、荆、扬三个州相比, 扬州是沿海的, 所以又比那两个强。荆州其实不是什么好地方, 在这个时候还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起不到枢纽的作用。不过荆州北部和司吏接壤的那一块还是比较好的。

不够发达, 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原因, 就是董卓尽管作恶多端, 但还没有把魔掌伸过来伤害他们的利益。

在上面北方的9个州中, 西边只有凉州一个, 除中间的司吏外, 东边有7个州, 这7个州才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地段。这和做生意开门面抢码头是一个道理, 越是闹市区的门面, 面积越是趋小, 租金越是趋贵, 越是郊区的门面, 面积越是趋大, 租金越是趋便宜。

董卓当然要优先考虑这上面东边的7个黄金地段, 所以, 他现在没有精力对下面南方的四个州下手。

因此, 对于南方的四个州来说, 你们打你们的, 我搞我的, 不关我们的事, 所以不参战。不支持, 不反对, 看戏。尤其是最远的交州, 从秦始皇时起, 就一直在看戏啦。

北方发生战争, 南方还算是安定的。


董卓的凉系不仅霸占了京城, 而且还要继续向东推进, 尽量把自己凉系的干部安排到这东边的7个地方上去。可是, 这东边7个州的人民不答应, 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打仗解决。

东边的这7个州中, 兖州最香。因为:

1. 面积最小, 相对最密集, 人均收入相对就高,

2. 接壤最多, 有5个州为邻居, 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所以, 兖州才是这一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 按史书上记载的, 兖州并没有冀州强。是的, 冀州好比是坚硬的骨头, 发达的肌肉, 兖州则好比是灵活的关节。尽管他不强硬, 但若把他打坏了, 骨头肌肉都会瘫痪的。

兖州虽小, 但非常重要。所以董卓下手的目标, 兖州是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18路诸侯中, 这个地盘最小的兖州, 居然占了6路(含曹操), 其他州最多的也只2路。可见兖州受到的威胁是最大的。


1. 兖州的6路兵马, 是受到董卓的直接威胁, 他们打董卓是为了自保, 否则会被董卓吃掉。

2. 袁氏兄弟作为地方官员时, 是董卓拉拢的对象, 如果选择与董卓合作, 就是坐等董卓蚕食关东。所以他们打董卓是为了限制董卓势力的扩张, 简单点说, 就是想和董卓争天下。

3. 其他各路兵马, 打董卓是在响应号召。

因此, 这18路诸侯, 打董卓这个目标是一致的, 而打董卓的目的, 则各有各的想发法, 并不太一致。这个变数就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