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峤是什么朝代的

如题所述

李峤是唐朝的。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

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李峤是武后、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崔李苏杜),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深得时人推崇。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辞采华美,堪称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

李峤曾作《杂咏诗》一百二十首,分为乾象、坤仪、居处、文物、武器、音乐、玉帛、服玩、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十二大类,各以一字为题,又称《单题诗》,一诗咏一物,如《日》、《月》等,句句用典,是诗歌的类书形式。

这组《杂咏诗》在天宝六载(747年)已有张庭芳为之作注,后流传至日本,在平安时代成为贵族及士族阶层重要的幼学读物。 

后世论者对李峤的诗作多持否定态度。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谈到咏物诗的发展中认为:“李峤称大手笔,咏物尤其属意之作,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亦匠笔耳。

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乔象钟在《唐代文学史》中称李峤的咏物诗:“乍看题目,令人眼花缭乱;实际上却充满陈腐的堆砌雕琢和连篇累牍的隶事用典,毫无生气,使人腻而生厌。”今人多认为李峤的咏物诗不过是小弄巧笔,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李峤的诗作以五律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改造齐梁声律理论中的不合理因素,除讲求一联中平仄相“对”外,开始注意上下联之间相“粘”的规则,使得一联之间的叶韵发展为全篇的谐畅。无论咏物、应制、写景、抒怀,皆“风骨高华,句法宏赡,音节雄亮,比偶精严”。

胡应麟把李峤的《侍宴甘露殿》与杜审言《早春游望》、陈子昂《晚次乐乡》、沈佺期《宿七盘》、宋之问《扈从登封》等并列为初唐五言律诗之最佳者。 

李峤的诗作在中唐时期随遣唐使东渡至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著录《李峤百廿咏》一卷。今存最早钞本为日本嵯峨天皇亲笔所钞本,凡二十一首,在日本已被定为国宝。

镰仓时代初期学者源光行《百咏和歌》,即据《李峤百廿咏》翻作。《杂咏诗》及张注在日本影响极大。江户时期学者林述斋《佚存丛书》本附跋说:“皇朝中时,甚喜此诗,家传户诵,至使童蒙受句读者亦必熟背焉。以故诸家传本,不一而足。” 

轶事典故

梦得双笔

李峤幼时曾梦到一个神人送给他两支笔,从此学业大进,终成一代文豪。 后世遂用“双笔”比喻文才出众。

见义勇为

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德裕与刘宪慑于来俊臣淫威,明知是冤案,却不敢如实上奏。李峤道:“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岂能明知狄公负冤却不为他申明冤屈。”他上奏为狄仁杰伸冤,结果忤旨被贬。

宰相安贫

李峤虽官至宰相,但家中一直清贫,卧室里用的是粗绸帐子。武则天认为宰相如此有损大国体面,便赏赐他宫中御用的绣罗帐。当夜,李峤睡在绣罗帐中,结果通宵难以安睡,觉得身体好象生病一般,极不自在。

他对皇帝道:“臣年轻时,曾有相士对我说过,不应奢华。如今用这么好的帐子米,所以睡不安稳。”武则天无奈,只得任由他用旧的粗绸帐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4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分工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见义勇为

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德裕与刘宪慑于来俊臣淫威,明知是冤案,却不敢如实上奏。李峤道:“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岂能明知狄公负冤却不为他申明冤屈。”他上奏为狄仁杰伸冤,结果忤旨被贬。

2、龟息贵寿

李峤有兄弟五人,都不到三十岁便去世了。其母担心李峤也不能长寿,便请相士袁天罡为李峤看相。袁天罡看后,认为李峤也难以活过三十。李母大惧,请袁天罡再看卧相。当夜,袁天罡与李峤同榻而睡,发现李峤睡觉没有喘息声,用手一试,鼻中已经断气。

他吃惊不已,察看良久才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次日,袁天罡对李母道:“你放心吧,你儿子睡觉用的是龟息,定能大贵长寿,只是不富而已。”后来这些果然应验。

3、宰相安贫

李峤虽官至宰相,但家中一直清贫,卧室里用的是粗绸帐子。武则天认为宰相如此有损大国体面,便赏赐他宫中御用的绣罗帐。

当夜,李峤睡在绣罗帐中,结果通宵难以安睡,觉得身体好象生病一般,极不自在。他对皇帝道:“臣年轻时,曾有相士对我说过,不应奢华。如今用这么好的帐子米,所以睡不安稳。”武则天无奈,只得任由他用旧的粗绸帐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李峤是唐代诗人,宰相。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

扩展资料

李峤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全都有涉及。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

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5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