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如下文献写论文

参考文献:1.我国民营(私营)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民营企业的家族制管理(及职业经理人)问题分析
4.可借鉴的著名外企或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5.解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以下参考文献为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考文献。
1.余玲艳:《200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2007版
2.张炳坤、罗明忠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版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的形成,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了,但我国的民营企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很多民企的老板则认为:中国的人多的是,你不干他会干,他不干仍然会有其他人干。结果怎样?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企业怎样?不言而喻。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在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都非常重视。然而,在这些精心制定的“科学”的战略规划中,却很难找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即使有,也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如,工资制度、人员调配、晋升等常规性的工作计划,而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的开发、选拔、培养、任用、激励等的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的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不系统。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多为总经理或办公室兼任。一方面表现为部门职能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人不称职。他们素质低,能力差。

  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一些民营企业,只强调“奖金”,片面认为“没有钱是不行的”,而忽视了“钱并不是万能的”,更忽视了人除了需要钱之外,还有其他更高级的需要,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只强调“管”,认为人都有“奴性”,只要“管住”、“压制住”,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人的“积极性”、忽略了人的“创造性”、忘记了人的“反抗性”。其结果必然是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限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引发了员工的“反抗性”。

  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一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这些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结果是人才或不进不出或大进大出;原有的上不去被“炒”掉,新招的又大多不适应、力不从心辞退或被“炒”等,队伍不稳思想涣散,可想而知企业将如何?

  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实施“人本管理”。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其根源是对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因而,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这是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认识到,在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其裨是人才竞争。“事在人为”,企业只有具备了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宝洁公司前任董事长Richard.Deupree也有过同样的论断,他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10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可见在这些大师的经营管理理念中“人”才是企业之本。企业最根本的财富是人,而不是有多少资产。有了人,善于用人,企业就会有一切;没有人,不善于用人,企业就会失去一切。所以我们民营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人是企业之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这就要求每个企业、每位老板首先要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九大转变,即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业务性管理向战略性管理转变;由管理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由个别人才开发向整体性人才开发转变;由重视显能开发利用向重视潜能开发转变;由重视一般能力培养向重视“创新与整合”能力培养转变;由黄金时段开发向终身开发转变;由近距离开发向远距离开发转变;由非创造效益的人事部门向创造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变。

  建立专门的、完善的、高效的人力资源机构,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使其行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化。其次,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我国和民营企业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出从选人用人到育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并辅以相应的科学的、严密的规章制度,从而使企业能够实现合理的选人,科学地用人,适时地育人,有效地留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潜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最后,还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要改变以往的利用工资、福利待遇的单一的激励手段。要变发“钱”为本为以“人”为本,从晋升、培训、荣誉等多方面给员工以激励。要建立多维纶的激励体系,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使其与企业风雨同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所特有的集体精神面貌,即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能够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工具,它能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树立一种共同的理念,并且为这个理念而奋斗。民营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了解企业自身发展的历程,从中去发现和提炼企业职工的共同的价值观。二是要教育职工,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6
一、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不明确、战略规划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资源计划的制订无据可依。
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大都靠的是敢打敢拼、善于钻营、埋头苦干,多少有些"机会促成"和"市场造就"的意味。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重利润而不重管理;战术管理尚且缺乏,更不必谈战略管理。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不得不把管理提上桌面时,这些当初披荆斩棘、战绩辉煌的创业者们却又捉襟见肘,仅仅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管理和计划性工作就难倒众人。
而整体目标的模糊,以及不规范、无程序的管理致使人力资源规划这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前提工作无法进展,这对于接受过正规的管理培训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没有计划做指导,又由于老板的任意指挥,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便显得混乱、无序并且无成果、低效率。
二、人员扩招的盲目性及"留人难"现象。
同样由于工作的无计划,私营企业常年的人员招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于正在招聘的职位有无招聘的必要都不知道。往往是企业规模大了,老板认为缺人了,就要招聘。一招就是总裁、总监、高级经理、高级职员等等--整个一"领导班子大换血",而这些招聘职位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作职务描述,几乎是照抄其他公司的招聘广告;浪费了人力资源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招聘费用高得惊人,其结果是"人来人往,座冷茶凉"。
在招聘过程中,其与职务价值不匹配的高额年薪也曾一度吸引了发达地区的高级人才加盟,但最终因为价值观与管理理念的冲突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差距、工作量的超负荷等原因使这些职业经理人如匆匆过客,在短短的试用期尚未结束便自动辞职或被辞退。
三、企业决策层的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各项劳动保障(保险)难以实现。
不可讳言,多数民营企业在起步时期都有过投机钻营、与国家的政策法规"打擦边球"甚至公然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行为。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决策层的这一"惯性行为"并没有得到改变,对人力资源管理上就表现为对劳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抵触。固然,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费、剥夺公休假的权利、逃避社会保险等等"措施"的确在劳动力成本上大大减少了开支,而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这种管理行径不可避免地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凝聚力不强、心理环境不健康、核心竞争力因人为因素而降低等种种不良后果。不难想象:连员工应享有的权利都不能保障,所谓激励政策在员工的眼中便都是空中楼阁,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员工心目中也没有信誉和权威可言。
四、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缺乏致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招聘、考核、培训等方面的横向协作难以进行。
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忽略了基础管理建设的民营企业中,多数管理人员以对人力资源管理不求甚解,或者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凭想当然地看待和"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在他们眼中,人力资源部门不过是管管档案、招个人、办个手续什么的,而涉及到具体的招聘选拔、绩效考核、培训、职务分析等的细节工作时,人力资源部门在他们眼中又必须是全能部门,对其应参与和分担的工作持一种"这些工作要我们来做,那人力资源部门是干什么的"的态度,使这种横向合作困难重重。
五、企业决策层对培训工作的不正确态度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素质提高成为空谈,管理者队伍建设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的存在亟需大量的培训工作来端正思想,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思想认识基础。然而培训谁?谁培训?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后会不会跳槽?……这些并不难解的问题却又让决策层不敢尝试培训。多数创业者是不轻易服人的,在他们眼中,现在社会上的培训班都是骗钱的,没什么用(这也受制于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任何短期的独立培训是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况且,"没有哪个培训班能培训出一个大老板来"。而对中低层的管理者,决策层所担心的是:企业对他们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旦接受培训后这些人跳槽,企业岂不是人财两空?
如此一来,培训工作在民营企业就成了无米之炊,而人力资源管理者想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素质水平的设想也便成为泡影,管理者队伍的建设也只能借助外来力量(外聘)来改善,然而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暂且不说,靠这种方式是很难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的,也不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但是民营企业不能不要人力资源管理。那么做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呢?我从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总结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同是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工作上有所帮助:
一、与决策层做好沟通,力争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上级的有效支持。
做好这项工作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企业的老板或者由老板任命的总经理。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两个基本点"是:(一)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即既要让他去参加培训,又要保证他足够的面子。(二)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
或者你就干脆招聘一个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和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总经理(一般这一工作更能得到企业老板的认可,因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愿意"拿来主义",借鉴别人的管理,而且不惜重金),这样工作起来会更省力。
二、在企业内部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培训(对中层管理人员),并组织有关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标准的培训,向中层管理人员灌输正确的、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制定打好基础。
三、在管理的整合期,无论企业整体目标是否明确,要有一个人力资源年度工作计划。
因为你有了计划,老板才会尽量配合和支持你的工作,否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指挥棒便握在了老板的手中,在没有整体目标的前提下,老板会将人力资源工作指挥成杂乱的乐章,而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工作会做得糊里糊涂。
四、搞好本部门的职务设置、人员配置与职能建设工作。
多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招聘一个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基本上都是从企业内部安置。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不搞好内部建设,将会孤掌难鸣。在人员配置上,起码要保证两个以上的专业人员,在前期工作中尤其重要的是招聘专员和培训专员;并且要加强非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
五、做好职务分析与岗位说明,并做好岗位技能培训,使工作程序明确化,工作行为职业化,行为评价标准化。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现有员工加强培训与考核,实行竞争上岗与末位淘汰相结合的方式,并重视人才储备,配合以招聘工作,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第2个回答  2010-04-05
你上总裁泡泡网上看看,哪里有很多管理文库,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0-04-03
你这个问题是有难度,但多少你也要多给点积分才行啊。不然你可能找不到太好答案帮你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