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动物园里拔孔雀毛,为何游客不文明的举动这么多?

游客在动物园里拔孔雀毛,为何不文明的游玩会有这么多呢?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好了,人们出门旅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中国旅游的人最大的一个诟病是对于公共财物不爱惜,对于公共设施不珍惜,而且不文明的现象到处都有,这点已经引起国家的注意。可是不文明的行为并没有因此减少,甚至很多地区的游客不文明现象增加了,这样的情况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区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园之一,那里的动物种类很多,一直是北京旅游的一个热点地方,也是北京市民喜欢去游玩的地方,今天我看到新闻和图片,上面显示游客拔掉孔雀尾巴,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没有任何的公德心,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这样的行为必须进行制止。

中国现在之所以游客不文明的现象增加,我觉得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地方的游客在破坏公共设施的时候,或者是做一些不文明的事情的时候,很少看到有管理人员出现,更没有人进行制止,就因为管理监督机制的欠缺,导致游客不文明的现象没有一个管理和制约,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压力,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总是曲高和寡,主要是因为很多地区对于文明出行的宣传,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挂几个牌子草草了事,根本没有组织力量,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提高老百姓对于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其实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事情就一个显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拔掉孔雀尾巴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甚至在相互开玩笑。

上面两个因素是造成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泛滥的重要原因,同时还有一点,那就中国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具体的游客文明行为条例,只有做出相对应的条文,有相关的处罚,这样才可以给一些不自觉的人一个警示,这点需要国家政府进行统一的立法,这样人们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所以现在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主要是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5
近日游客动物园内拔孔雀毛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不文明的行为一直在我们身边。清明节乘着小长假很多人出去游玩,很多景点人山人海,排队从这头排到那头。笔者清明也出去游玩了,去了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海南三亚,去三亚免不了去天涯海角、蜈支洲岛等知名景点。天涯海角以浪漫传说著称,在天涯石周围吸引着很多的游客在拍照,本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却有游客在沙滩上随地吐痰,在海里也能看见少数漂浮着的垃圾,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给美丽的天涯海角带来了破坏。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也正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给社会造成困扰,说到底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对社会的挑战和对规则的无视,必将得到严惩。去蜈支洲岛的旅程很愉快,却在排队回去时见到了让人愤怒的事情。游客将岛上观光性的植物的果实摘下,用塑料袋装着打算带回去。那是一种外表很像菠萝实则相差甚远的果实,游客的行为是对植物的破坏,也是对规则的漠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各地游玩,但是素质却没能跟上去,对于景点的规定、基本的素质没能执行,而是无视规则。漠视规则的后果可以参照动物园老虎事件,希望大家在出游的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什么也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的原则。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别让侥幸心理害了自己,遵守规则是社会化的我们必须做到的。尊重规则,做到素质出游,这便是尊重自己和他人。
第2个回答  2017-04-04
在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内,针对公共场所中的不文明行为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从而造成了游客感受不到法律的震慑力,在动物园等场所的游园过程中就会在做出不文明举动的时候更加肆无忌惮,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轻则随意折损花草树木,重则无视规定进入猛兽区,就在近日,又曝出游客在动物园的孔雀观赏区内无视相关规定而拔孔雀毛,这不但是对动物的侵害,也反应了游客素质的极其低下。

动物园等游园场所的公共秩序需要游客自觉维护,无论是有危险性的动物,还是相对温顺的动物,都需要游客保持相应的素质和恪守游园规定,才能保证人类和动物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总是有素质低下的游客对规则置若罔闻,因此而付出的惨重代价依然没有起到警醒作用,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民的规则意识淡薄,很多不道德行为及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也因为没有伤害到切身利益而熟视无睹,如果这种思想意识得不到改观,必然还会产生血的代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游客对游园规则的漠视,是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理而形成的,虽然近几年来屡有违反规则而被伤害的事件爆出,但依然没能对游客群体产生有效的警示作用,这就说明对久而久之形成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应该从法律层面加以遏制,只有制定极具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和相关的法律条款,才能有效规范和约束游人的行为准则。

由此可见,无论是无视规则擅自在猛兽区下车观光,还是在动物园里拔孔雀毛,都无一例外的揭示了游客的素质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园方的正常秩序管理带来安全隐患,而对游客来所,也会因为对规则的蔑视招致人身伤害,我们所经历的代价已经极为惨重,虽然很多人依然存有侥幸心理,但想想那些血淋淋的教训,非常有必要收敛那些不文明行为,这不仅是对动物和公共资源的保护,也是自身权益的强有力保障。
第3个回答  2017-04-05
动物园里拔孔雀毛,这样的行为很容易与缺乏社会公德联系起来。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其中一种原因,但也是表面的缘由。深究之,我们便能够发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中,“公共”的缺乏有关。更准确来说,中国人一贯缺乏对“公共”的准确理解。早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乱涂乱画,随地乱丢垃圾的行为,与拔孔雀毛是同一性质的。

在国人的心中,属于他人的财产自然是不能够处置占用,因为这侵犯了他人的利益。但形式上属于公众的财产,却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处置 ,“横加插手”。如若有人提出异议,更会被当事人以多管闲事加以驳斥。所谓的人同此心在国人身上似乎是不适用的。曾经看过一个网络传播甚广的视频,是国外一段救护车行驶途中,路上所有车辆都自动自觉靠边的片段。反观我们自身,救护车一路鸣笛,而路上的车辆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于还要与救护车抢占车道。差距之大何止天地。这并非什么国外的月亮特别圆之类的崇洋媚外心态。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自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但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总缺乏这样一种“公共”因子,以至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行其道,以至于像拔毛这样的事件频发。

当然,这样一种“公共”因子不是什么可供出售的药丸,大家吃了便立马能够提升公共性。不过,从教育角度来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既然从传统的教育形式中脱离出来,努力向西方教育看齐,那么倡导“公共性”,从青少年开始就进行此项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第4个回答  2017-04-04
游客不文明现象不止拔孔雀毛,还有到处刻“到此一游”、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等不一而足。中国游客更是世界闻名的“素质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综合素质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守规则意识薄弱,法治精神缺位。文化素质总体不高,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土豪”,土豪自然带着一个“土”字,不仅仅有着学历文化低的意思,也有素质较低的意思。对待社会公约,例如不能随地乱扔垃圾等规定,总是“高傲”的无视。我国历来是人治社会,习惯了“人”说了算的思维,为人处事不习惯依法,总想着怎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违规成本太低,总是抱着法不责众的心里。中国式闯红灯,凑够一拨走一拨,乱入垃圾随处可见,每年小长假后旅游景点的清扫修复工作需要花费极大人力。对于拔孔雀毛,乱扔垃圾的游客,最多也是劝导或者罚款,惩罚力度太低,加上大家都在这么做,多一个我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同时,游客太多,对不文明行为也管不过来,更加纵容了越来越多不文明行为。

游客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自私的“利己”心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社会的共建需要人人出力,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思维,导致大家越来越多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如何,游客私自拔了孔雀毛,却不顾这样可能会影响其他游客观赏。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社会整体的最优,但也会出现纳什均衡这样的情况,所以需要国家这样的权威机构,规范公民的“私心”,规范游客行为,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