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工作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问题一:如何准确评估开发的工作量 为了使得开发变得尽量的可控,减少后期维护的工作量,需要做到以下几条:1.需求方与设计人员能够有良好的沟通 这一点其实最难,因为通常需求方可能是财务,采购,销售,仓管。。。,都不是开发出身,而系统设计人员一定不是财务,采购,销售,仓管,彼此对对方的工作内容,方式都不熟悉,大家的思维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2.设计人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需求分析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在短时机内了解需求的每个细节,换句话说,如果需求是财务,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变成一个财务,如果需求是采购,设计人员就要变成一个采购。。。不是对该项工作的一般性了解,而是要知道每个细节,这就要求该设计人员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很快的理解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业务,这一点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了,也不是一个刚入行的开发所能够做到的,需要足够的经验3.数据分析能力 对应大学里的课程,我觉得应该是学好数据结构和数学建模,虽然这两门课我都没正式学过,不过似乎这方面我还是很有天赋的,把具体业务转换成纯数学的东西,并且要尽可能的简单,这点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如果设计不当,会造成后期的不可维护,整个系统可能要推翻重来,当然,这个设计人员一定要是程序员出身,但一定不能仅仅是一个程序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4.找一个对信息化有足够重视的老板 如果自己做不了老板,就要找一个对信息化有足够重视的老板,否则你的大部分精力可能要消耗在说服老板去实现信息化,而且即便能够说服对方,上述的第一条可能也很难实现,如果这个老板是技术出身,那么你是幸运的,沟通成本会降低很多,如果这个老板是最普通的程序员出身,那么你中大奖了,不过通常纯技术出身的人需要心无杂念,不能兼顾全局,这样的人不适合做老板

问题二:项目工作量的评估中,“人天”是什么单位? 1个人工作8小时的量就是1人天。100人天就等于1个人做100天或是100个人做一天

问题三:怎么在一般情况上进行工作量的评估 岗位工作量调查,也称为岗位工作饱满度测试,是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在岗员工工作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进行定岗定编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感觉非常棘手,往往半途而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导致调查结果形式各异,无法比较: 二是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对调查结果不能进行有效判别: 三是受制于本单位人员能力素质和管理制度,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岗位真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岗位工作量调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以上问题。这套方法首先是从工作分析入手,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然后对这些工作步骤的完成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最后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经营目标,对岗位设置合理性进行评判,提出相关岗位职责调整方案以及岗位编制建议。本文重点讨论岗位工作职责明晰以后。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是根据岗位工作量、岗位工作结构和岗位工作强度来确定相应标准,以此作为判断岗位设置是否充分以及岗位是否需要调整的依据。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如下: 1、岗位工作量标准 工作量百分比法:工作量饱满度=岗位有效工作时间/平均正常工作时间×100% 统计工作时间一般以日、周、月或年为单位,如岗位年实际工作饱满度=岗位年实际工作日/年有效工作日×100%。一般饱满度达到70%以上时,说明岗位工作量饱满。 岗位工作量饱满度判别标准如下 很饱满:90%以上; 饱满:70%-90%: 基本饱满:50%-70%, 不饱满:50%以下。 2、岗位工作结构标准 按照日常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划分,日常性工作是指依据现有组织目标和职能展开的工作,日常性工作量/总工作量×100%,比值在50%以上,说明岗位设置依据充分,一般日常性工作应占总工作量的60%以上。

问题四:如何做好项目工作量估算――个人心得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工作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下面谈谈我对工作量估算的心得和体会:
工作量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如经验估算法,工作分解法,还有就是数学模型法等等,但在我们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许多著名的估算方法使用起来并不那么灵活、方便,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实际项目。
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模型估算法是一元线性关系估算模型,比较适合于一般的小型项目,
工作量=规模 / 生产率+C
生产率借鉴历史项目的数据,C为一个常量,多数情况下为0。这个模型也有经验估算法的影子,他的生产率也需要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得出。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应用最多的还是经验估算法。这需要产品经理提供完整详尽的PRD,项目经理对项目所服务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充分了解需求,分解需求,挖掘潜在的非功能性需求(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可以用xmind或者mindmanager列出项目所有的功能点,对每个功能点按照一般技术人员的水平逐一进行估算,一般以人/天为单位,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功能点所对应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之前估算的标准工作量除以开发人员的生产率,得出该技术人员开发一个功能点所需要的工作量,这里就结合了前面提到的一元线性关系估算模型,其中的C就是对一些不可预测的工作量,如:项目进展过程中评审会议占据的时间,支付宝测试环境不稳定,第三方合作商配合不及时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项目进度,所有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识别风险,通过C的值来做一个调整,风险识别越明确,工时评估就更准确。
当然,项目经理不能仅仅关注编码阶段的工作量,还要和UED、DBA、测试部门以及合作方的负责人商定他们的工作量,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量估算之后,项目经理需要从中找出整个项目的关键路径,时刻关注关键路径的进展情况,因为关键路径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后期关键路径发生变化,要及时对整个项目的工作量做一些调整,并通知项目组的所有成员。
没有一个公式可以精确的估算工作量,经验法和模型法在实际中一般混合使用,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问题五:如何衡量工作量是否饱和? 这个要看工种及员工的作业技能。
饱和度就像设备的时间利用率一样,贵单位的设备利用率能达到多少?
如果只是当做抽象模型来研究工作饱和度,每个企业的作业性质是不一样的,国际国内上专家只是给出了工作外参考的宽放标准【人的生理需要】,在研究自己员工的有效作业工时后,加上作业宽放就是完成这个作业的标准时间,工人还好算,办公室人员不可能只是做一项重复的工作吧,工作灵活性比较大,一般宽放交大,给予临时任务时间。
对于宽放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的,都需要根据情况实际规定,比如有的企业上厕所只需10分钟即可,可是有的地方厕所设计的很少或者很远,这个时间要改变。
对于作业测量,可以使用模特法和工作写实法,办公室人员建议用工作写实法测量。
如果算上宽放时间,工作饱和率100%是可以达到的。
可以参考具体书籍:工业工程手册, 作者:(美)沙尔文迪 常,江志斌,易树平 主译

问题六:如何估算测试工作量 测试工作量也是根据项目走的,在一个项目下具体分工,这个每周都写周报,月末还写月报,写的就是干的什么项目,具体到做了哪些工作,这些都是你的工作量。

问题七:软件测试,如何进行工作量评估 工作量评估要看是哪一块的,如果是测试执行时,可以按执行的测试用例来进行评估,比如说根据用例执行的难易成度来进行每人每天N个;
同样,测试用例的编写也是一样的,每个每天编写N个,量化即可,同时灵活调整。

问题八:如何评价工作量 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咯。上班之后一般人基本不能停下来的交正常工作量。

问题九:如何评估软件项目的工作量(人/天)

问题十:几种测试工作量的估算方法 1、 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  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 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 18-20%给系统测试? 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 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 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 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 屏幕或字段数量? 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7、重复4-6, 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