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九层意识,怎样理解第6,7,8,9四层?最好用自己的话解释,通俗易懂

第6,7,8,9四层分别为:意思,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
这四种境界 如何区分和转化??

  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

  阿摩罗识又称第九感,众神的意识。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1),眼识:能见。
  (2),耳识:能闻。
  (3),鼻识:能嗅。
  (4),舌识:能尝。
  (5),身识:能触。
  (6),第六识意识。能具体而详细的分别、分析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等相对的境界。
  (7),第七识末那识。
  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具有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体性。
  末那识的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它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不断地攀缘一切法。不管是在清醒的时,或者于闷绝等五位中,它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
  末那识虽然具有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特性。但它本身的分别能力却是很差的,它必须借着前六识的帮助,要在意识心具体的分析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之后再去作决定所采取的行动。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饿了、睡醒了、身体痒时……经由意识心的分析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去作决定——是否吃饭、是否起床、是否抓痒,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在没有经过意识心的分析前,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的习气运作。(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很小就喜欢寺庙、佛法的原因,末那识依过去生修学佛法所形成的习气所使)。
  (8),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禅宗祖师开悟明心所悟所明的心,又名:真如、法身、种子识、如来藏、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本来面目等等。

  有关八识的概括:
  (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前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末那识。凡夫众生一向不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我”(其实它具有无我性的,假名为我),就误认为能见闻觉知的第六意识、处处做主的末那识,再加上自己的色身,就是所谓的“我”。凡夫众生所认为的前七识的“我”是诸缘和合而有的“我”,有生有灭的“我”,是假“我”,所以佛说“无我”。

  (2),十八界法里所说的六根、六尘、六识,也就是我人的身心及外界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是第八识心藉缘所生的,所以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这个第八识心阿赖耶识是产生万法的因,它却不是依赖任何因缘存在的,佛说它不生不灭,无始劫以来就存在,而且永远的存在,乃至阿罗汉入无余涅盘后,前七识灭除掉,也是仅剩下此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阿罗汉灭掉前七识和色身,仅剩下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存在,就是涅盘。

  (3),第六意识心是因为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接触外五尘,然后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而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若五根全部毁坏、或全身麻醉期间,五根不能接触外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五识悉皆不起,五根不能作用故末那不触法尘,则了了常知之意识心亦不能起。第六意识心有许多表现形式: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都是意识心,故知以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密宗双身修法时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心的诸方大师,其实都是落在意识心的境界里,把依诸缘而有的意识心当成常不坏的我而不自知。

  更多可以这里查看:http://www.zhptxy.com/topic.aspx?topicid=64

  中华菩提学苑 论坛 www.zhptxy.com 欢迎各位访问!
  修行佛法常行精进!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欢迎您在中华菩提学苑论坛 访问和留言!

  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中華菩提學苑 論壇 www.zhptxy.com 歡迎各位訪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第123456通称为"识",既区分,识别,认识作用,第七末那知为"意",既思维,创造,意识.第八阿赖耶识为"心",是诸法产生的根本体,可以积蓄心中生出的意志而将其具现化,又称"积集心",具有连锁反应的作用,既播下心的种子,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生为精神的通天大树,阿赖耶识包括"相应心","不相应心","定心","等心"等等诸心.
阿摩罗识 不知道
这几种心为生灵共有,只在于能否操纵.
“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

阿摩罗识又称第九感,众神的意识。
第2个回答  2006-10-29
谢谢各位,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有第九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