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主要区别

如题所述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
  1. 控制的方式不同 步进电机是通过控制脉冲的个数控制转动角度的,一个脉冲对应一个步距角。
  伺服电机是通过控制脉冲时间的长短控制转动角度的。
  2. 所需的工作设备和工作流程不同 步进电机所需的供电电源(所需电压由驱动器参数给出),一个脉冲发生器(现在多半是用板块),一个步进电机,一个驱动器(驱动器设定步距角角度,如设定步距角为 0.45°,这时,给一个脉冲,电机走 0.45°);
  其工作流程为步进电机工作一般需要两个脉冲:信号脉冲和方向脉冲。
  伺服电机所需的供电电源是一个开关(继电器开关或继电器板卡),一个伺服电机;
  其工作流程就是一个电源连接开关,再连接伺服电机。
  3. 低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
  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为电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
  这种由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
  当步进电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比如在电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技术等。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
  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 FFT ),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
  4. 矩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 300~600r/min。
  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其额定转速 (一般为2000 或 3000 r/min)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在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输出。
  5. 过载能力不同 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
  交流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
  以松下交流伺服系统为例,它具有速度过载和转矩过载能力。
  其最大转矩为额定转矩的 3 倍,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
  步进电机因为没有这种过载能力,在选型时为了克服这种惯性力矩,往往需要选取较大转矩的电机,而机器在正常工作期间又不需要那么大的转矩,便出现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6. 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一般为每分钟几百转) 需要 200~400m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1
同样都是脉冲控制,但步进的细分比较大,扭矩相对比较小。而伺服细分比较小,且扭矩大,惯性小,非常适合位置控制。另外伺服有编码器反馈,很少有脉冲丢失,而步进则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