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英雄事迹简介

一小段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扩展资料

1922年春,方志敏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担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在上海期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作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同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方志敏离开上海,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设立活动据点。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1923年年初,方志敏与赵醒依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白话小说《谋事》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党、团组织。

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方志敏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镇小组,组织“弋阳青年社”,出版《寸铁》旬刊。

1926年5月,方志敏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方志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17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第3个回答  2018-04-16
不详细
而且故事太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