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要全一点的,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出处写作背景等)
2.全文译文
3.结构写法人物形象分析
4.课内题目(最好是中考题,年分不限,越新越好)
5.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6.比较阅读
如果满意,再给分30分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书也可以,但我需要人教版的,而且要确切的书名和价钱

有一本书 就是人教版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必备,涵盖了整个初中的古文篇目,包括注解,文学常识,正如你所提出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这里书市10多块一本,我刚给弟弟买了一本,你可以去找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1
让你的语文老师给你拷贝一份 他应该很乐意去做的 要是不给你道网上搜一下 在整理
第2个回答  2010-03-12
可以买6册语文书把第1个注释背会就行了 或找个老师步步其实也不难
第3个回答  2010-03-20
给你个网站htt://sec.e-legends.yikeyilian.com/index.php上面有答案,但要注册。
第4个回答  2010-03-13
《完全解读》,老师一般用这个讲课
第5个回答  2010-03-14
七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综合训练
文言文部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C 藐小之物 D驱之别院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
3 作者小时候把什么当作云、鹤?从中可见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学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下面是学过的《论语十则》。请再阅读和品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解释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
(1)时: (2)故: (3)知: (4)凋:
选择正确的解释。
A吾日三省吾身。( 三、⑴多次 ⑵三次 )
B学而时习之,(时 ⑴按时 ⑵时候 )
C温故而知新 (故 ⑴旧的 ⑵原因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文中“任重而道远”一句,“任重”指的是: 。“道远”指的是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 俄而雪骤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11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12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 门外戏
相委而去 友人惭 _ 元方入门,不顾
14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如是者六七始已
A B C D
死而后已 人皆贺之 与朋友交而不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本文出自 ,作者是 (人名)
16翻译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8解释带点的词:
碧瓦飞甍 ( ) 危楼一座 ( )
直接霄汉 ( ) 黯然缥缈 ( )
人烟市肆 ( ) 窗扉皆洞开( )
19请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通 通
20”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21除”忽”一词外,请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时间的词,并分别加以解释,再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②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三 解释加点字
1能张目对日 2见藐小之物
3 徐喷以烟 4方出神
5驱之别院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元方入门不顾 8然数年恒不一见
9惟危楼一座 10黯然缥缈
11见山上人烟市肆 12山岛竦峙
13俄而雪骤 14撒盐空中差可拟
15尊君在不 1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诲汝知之乎 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学而时习之 20人不知而不愠
21传不习乎 22果如鹤唳云端
23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24以丛草为林
四 解释句子
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潮平两岸阔
4见贤思齐焉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未若柳絮因风起。
8高垣睥睨。
9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10温故而知新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徐喷于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五 填空
1 《童趣》一文中,当作者置身于墙边的杂草丛中时,有四个奇特的想象:把“ ”想象为“ ” ,把“ ”想象为“ ”,把“ ”想象为“ ”,把“ ”想象为“ ”,作者神游其中,自得其乐。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
“庞然大物”是指 ,这是相对 而言的。“拔山倒树”中的“山”是指 ,“树”是指“ 。”

文言文综合训练
一、文言虚词 第一册的文言虚词主要掌握以下五个即可
之 其 而 于 以
1.“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②用作结构助词,的;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③用作动词 到、去。
从“之”的三种词性及功能来看,可归纳出如下口诀:

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一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二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三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②知之为知之 ( ) ③心之所向 ( ) ④人皆吊之 ( )⑤学而时习之 ( ) ⑥邑八景之一也 ( )⑦使之冲烟而飞鸣 ( )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 ( )
2.“其”的用法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②用作副词,其中
③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 )
③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 ) ④蹲其身,使与台齐 ( )
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 ) ⑦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 )
3.“而”的用法大致有:
“而”一般在句中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顺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或意义。
①使之冲烟而飞鸣 ( )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表承接
③人不知而不愠 ( ) ④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⑤学而不思则罔 ( ) ⑥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表并列
⑦相委而去 ( ) ⑧暮而果大亡其财 表承接
4.“于”的用法大致有
“于”在句中作介词,有“在”“向”“到”“从”“对”“比”“由于”“被”“给”等意思。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 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
③子又留蚊于素帐中 ( )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5.“以”的用法大致有:
①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有“拿”“用”“把”“从”“凭借”“”“因为”等意思。②作连词用,表目的,有“来”的意思;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徐喷以烟 ( ) ②以丛草为林 ( )
③以观沧海 ( ) ④独以跛之故 ( )
二、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从下面三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来总结
1.通假字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 )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④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
⑤由,诲女知之乎 ( ) ⑥尊君在不 ( )
2.一词多义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 ) ②温故而知新 故:( )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 故:( ) ④故又名“鬼市”云 故:( )
⑤作青云白鹤观 观:( ) ⑥昂首观之 观:( )
⑦以观沧海 观:( ) ⑧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 ⑨马无故亡而和胡 亡:( )⑩能张目对日:( ) 11吾日三省吾身:( )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 古:( 今义:( )②相委而去 古:( ) 今义:( )
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一、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20分)
果大亡其财( ) 而内自省也(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 吾日三省吾身( )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恒不一见( ) 始悟为山市(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或凭或立( ) 人烟市肆( ) 下车引之( )
差可拟( ) 无何、未几 ( ) 君与家君期日中( )尊君在不( )
二、解释特殊字词 (16分)
1、 通假字:
项为之强 通 意思是 ;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是知也 通 意思是 ;一切乌有 通 意思是
裁如星点 通 意思是 ;尊君在不 通 意思是
诲女知之乎 通 意思是 ;路转溪桥忽见 通 意思是
2、 古今异义(18分)
唯危楼一座 古义: 今义: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去后乃至 古义: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29分)
①必将有盗( ) ①层层指数( ) ①大亡其财( )②其马将胡( ) ②鞭之数十( ) ②亡而入胡( )
①去后乃至( ) ①有善术者( )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①公欣然曰( ) ①见藐小之物( )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然数年恒不见( ) ②人皆吊之 ( ) ②独以跛之故( )
③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③松柏之后凋也( ) ③温故而知新( )
①独以跛之故( ) ①以丛草为林( )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②徐喷以烟( ) ②项为之强( ) ⑤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③以虫蚁为兽( ) ③开始悟为山市( )
4、 词的活用(4分)
天雨墙坏( ) 鞭数十( ) 甚智其子( )传不习乎?( )
三、译句(13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