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山河南帝居,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宋越战争(越南角度的第二次越南独立战争第一次是五代十国)
宋越熙宁战争是指1075年(越南太宁四年,北宋熙宁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宁五年、北宋熙宁九年)12月之间,越南李朝对中国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

《南国山河》(Nam quốc sơn hà/Sông núi nước Nam),又称《神》,是宋越熙宁战争中,越南李朝与中国宋朝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越军无心恋战之际,李朝大将李常杰为鼓舞士气所做一首诗。被誉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在越南家喻户晓。
争议:
苏轼曾说:“熙宁以来,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沈起、刘彝闻而效之(指王韶、王章等),结怨安南”,“安南之役,(沈)起实造端,而(刘)彝继之”。他认为造成熙宁战争的直接原因虽是沈起和刘彝言行不当,但根源在王安石的好大喜功。《越史略》也载王安石是得到越南被占城大败的情报(事实上并不存在)后派沈起和刘彝去担任知桂州的。宋神宗还曾诏郭逵等:“交州平日,依内地列置州县。”在战争期间,王安石向宋神宗陈述越军正留在中国,“其国乃空无人也,失此机会,诚可惜”,宋可乘虚而入,并曾建议可以凭借“一举灭越南”的声威,来“以其气临夏国”。这些都表明宋朝对越南确实存有野心。
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及《大越史记全书》也予以承认,但现今越南的很多历史书都以“先发制人”作为开战的正当理由并颂扬李常杰。——“李常杰的积极自卫的进攻战略,也体现了民族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他对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并且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常杰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把天才的战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结合的杰出的军事家。”
但沈起和刘彝均是“妄言谋讨越南”,并无资料表明他们曾获得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正式授权。他们作为地方官员的言行并不能代表宋朝中央。加之李朝进攻初,宋朝明显战备不足,连陷三州,表明即便宋朝有野心,但至少在当时并未付诸什么行动,由此李朝“先发制人”的理论也靠不大住。

很可惜宋朝败了导致了越南第二次独立持续到了明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6
现在南国山河南帝居的释义一般来说是李常杰将军为了鼓舞士气,编的一首诗,而被广泛传颂这句话可以追溯到《越南史略》,最后别广泛流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