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球化学分带

如题所述

水文地球化学是景观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的地带性特征突出反映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按地理纬度从北向南可分为如下几种。

(1)酸性弱酸性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本带气候较为寒冷、湿润,植被茂盛,腐殖质大量堆积。本带以灰化土、棕色森林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等为主,还有砂土等非地带性的土壤。年降水量约为600~1000mm。因热量不足,蒸发微弱,水分相对充裕,土壤湿度大,透气性不良,多属于还原环境。潜育层发育,常见蓝铁矿(Fe3(PO4)·8H2O)和菱铁矿(FeCO3)。植物残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殖酸,它们不能全部被风化壳中的盐基所中和,致使土壤呈酸性,pH多为3.5~4.5。酸性环境抑制好氧细菌的生长。因此,植物残体得不到彻底分解,长期处于半分解状态,多数元素被禁锢在植物残体中。周而复始,使环境中的元素日趋贫乏。最为典型的是苏联的某些低平原,曾被称为“饥饿草原”。

(2)中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本环境属于元素适量、腐殖质贫乏的中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本区热量较充分,年降水量约为600~1200mm,蒸发作用不强,地表水流通畅,潜水位较低,土壤湿度适中,透水性较好,多为氧化环境。植被不十分发育,而且植物残体分解较彻底。因此,很少有腐殖质堆积。本区元素的淋溶作用不强,富集作用亦不显著,无明显的过剩或不足的现象。天然水多为中性,pH值在7左右,矿化度为500mg/L左右,硬度为200~300mg/L(以CaCO3计)。腐殖酸含量很低,水质一般较好。一般来说,在本区很少见人畜地方病,只有在山区和平原的部分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龋齿流行。

(3)碱性弱碱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本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元素富集,腐殖质贫乏。本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为250~400mm,或更少。属于干旱、半干旱草原,包括了部分沙漠区。主要的土壤为灰钙土、粟钙土。在低洼处可出现盐土和碱土。主要特点是热量充分、蒸发强烈、水分不足、地表水系不发育、潜水位很低、土壤的透气性良好,为氧化环境。植物稀少,且残体被彻底分解,腐殖质贫乏。只有在局部沼泽地和盐沼地有腐殖质的堆积。地表水、潜水多属碱性,pH值为8~10,矿化度为500~1000mg/L,甚至更高,总硬度为300~650mg/L或更高。在本带的部分地区,在主要生物元素不十分过剩的情况下,该环境较适宜人、畜的生存。但本环境的大部分地区生物元素过剩,因此,流行着某些地方病。如氟斑牙、氟中毒,有时还出现砷中毒、硒中毒、痛风病(钼过剩),或环境中As过剩而产生皮肤癌。因硫酸盐过量而引起地方性腹泻。新疆的伽师地方性不孕症也流行于该环境中。

(4)酸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本带热量丰裕,水分充沛,年降水量为1000~3000mm,植被发育,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强烈,风化、淋溶作用也十分强烈。风化壳中的Ca、Na、Mg、K、Se、Mo、Cu、S、Li、Rb、Cs、Sr、B、I等元素大量地淋溶流失,而残留的Fe2O3、Al2O3和SiO2形成红色的风化壳。目前很少见到有关该区的环境地质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报道。我国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将是探索目标。

(5)非地带性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自然界有些局部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不受地理纬度分带的影响。例如:在湿润的森林景观带可以出现高氟区、高硒区,而在干旱的荒漠景观中可以出现沼泽,造成局部腐殖质堆积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异常主要是局部的环境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

非地带性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元素富集的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和腐殖质富集的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例如,在某些火山、温泉分布区可造成局部环境水和土中S、F、Si、Se、As等元素的富集。在含氟的萤石、磷灰石、冰晶石等矿床的分布区,氟在水土中高度富集。在某些多金属矿区或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在水土中,Cu、Pb、Zn、Mo、Cd、Hg、Ti等元素大量富集。在上述环境中因某些元素过剩,可导致人类和牲畜的许多地方性中毒性疾病。

非地带性的腐殖质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最典型的莫过于沙漠中的沼泽。例如,在毛乌素沙漠、昭乌达盟等地的沙漠区,有许多小范围的沙丘间的沼泽。有的沼泽底部堆积有薄层草炭,沼泽水呈黄色,有机质含量高,与东北山间河谷沼泽几乎无差别。过去,人们认为在沙漠地区不会有大骨节病,然而,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的病灶。

我国江苏启东是肝癌的高发区,地处河网末梢地带,水流停滞,腐殖淤泥堆积,水质污染严重。在太行山区的食管癌高发区,为严重的缺水区,多饮用旱井水、涝池水。广西扶绥肝癌高发区主要饮用受污染的塘水。这种非地带性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